生态学杂志 ›› 2025, Vol. 44 ›› Issue (9): 2983-2991.doi: 10.13292/j.1000-4890.202509.003
辛凤飞1,薛程1*,马俊2
XIN Fengfei1, XUE Cheng1*, MA Jun2
摘要: 野生动物栖息地修复和极小种群恢复是提升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举措,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识别具有野生动物栖息地潜力的生态空间并开展栖息地修复项目建设,是适应新时代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的有效措施。针对上海市林业局推进野生动物栖息地建设项目过程中存在的项目选址落地困难,项目区域与城市生态空间规划衔接不足等问题,本研究以狗獾(Meles meles)为例,通过分析第三次全国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在充分避让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的前提下,紧密对接《上海市生态空间专项规划》与《上海市生态网络规划》,统筹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范围、造林潜力空间等,划定了上海市野生动物栖息地修复项目优先选址范围;并以景观特征、人为干扰、生态区位等要素为关键识别指标,构建了一套高度城市化地区快速筛选野生动物栖息地修复项目储备库的方法。结果表明:上海市野生动物栖息地修复项目优先选址范围涵盖了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湿地、水域等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总面积3388.7925 km2;基于快速筛选方法,本研究共识别8个狗獾栖息地修复项目潜力空间,分别位于崇明长兴、青浦朱家角、奉贤金汇、浦东新场、金山吕巷、松江广富林、嘉定外冈、奉贤申亚。这一研究成果为新时代城市化进程中栖息地修复项目的目标选择、规模控制和空间布局等关键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于指导未来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和修复实践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