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杂志 ›› 2025, Vol. 44 ›› Issue (10): 3330-3339.doi: 10.13292/j.1000-4890.202510.015
陈春春1,2,3,韩孟书4,肖晶1,2,3,王双艳1,2,3,李秋华1,2,3*
CHEN Chunchun1,2,3, HAN Mengshu4, XIAO Jing1,2,3, WANG Shuangyan1,2,3, LI Qiuhua1,2,3*
摘要: 为探究贵州高原磷矿污染区河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以及浮游植物功能群的演变规律,本研究以洋水河为对象,在2020—2022年的枯水期与丰水期,对浮游植物及水环境指标进行调查。运用功能群分类、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Spearman相关性分析、冗余分析(RDA)、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置换多因素分析(PERMANOVA)以及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枯水期与丰水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演替特征以及浮游植物功能群的动态变化,并明确了影响洋水河浮游植物功能群的关键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洋水河浮游植物物种组成在时空维度呈现显著差异。调查期间共检出6门47种浮游植物,其中硅藻门占比最高,达44.68%,绿藻门次之,占比31.91%。浮游植物总细胞丰度为1.05×107 cells·L-1,总生物量为6.55 mg·L-1,平均细胞丰度与生物量在2020—2022年逐年递增,且丰水期高于枯水期。(2)研究鉴定出18个浮游植物功能群,其中B、D、MP为共同优势功能群,其代表种均属硅藻门。在时间序列上,2020—2022年优势功能群变化表现为:2020年为D/MP/B/S1/X3,2021年转变为MP/D/Y/S1/B,2022年则为MP/D/C/B/P/S1;季节差异上,枯水期以MP/D/B/C/S1/X3为主,丰水期则呈现为MP/D/B/S1/Y/P;空间上表现为MP/D/B(YS1,上游)→MP/D/B(YS2)→MP/D/B/S1/Y(YS3,中游)→MP/Y/C/B/D/S1(YS4,下游)。(3)对环境因子的分析显示,磷是洋水河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RDA分析结果表明,第一、第二排序轴的特征值分别为26.82%和5.76%,溶解氧是影响洋水河浮游植物功能群的主要环境因子。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不同功能群对溶解氧的适应机制和生态需求存在显著差异。枯水期时,MP功能群与B功能群关系更紧密;丰水期,环境因子水温、D功能群与B功能群相关性显著,总磷与B功能群相关性较弱,氮磷比可能是MP功能群生长的关键因素。本研究结果为洋水河的水资源长效管理、水生态保护与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