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杂志 ›› 2025, Vol. 44 ›› Issue (4): 1125-1134.doi: 10.13292/j.1000-4890.202504.023
满家瑞1,王款2,焦梓轩2,焦鹏宇1,严强3,刘先2,胡亚林2,王玉哲2*
MAN Jiarui1, WANG Kuan2, JIAO Zixuan2, JIAO Pengyu1, YAN Qiang3, LIU Xian2, HU Yalin2, WANG Yuzhe2*#br#
摘要: 为探究低强度计划火烧后亚热带森林土壤细菌群落的恢复特征及其对火烧黑炭输入的响应,本研究以亚热带马尾松人工林火烧迹地为对象,设置不同火后黑炭输入量处理(移除C0、单倍C1和双倍C2)和未火烧对照(UB),分别于火后1年和5年采集0~10 cm土壤样品,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结构特征,并结合土壤因子探讨其调控机制。结果发现,计划火烧和黑炭处理对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无显著影响(P>0.05)。与火后1年相比,火后5年土壤细菌群落扩增子序列变体(ASV)数目和Chao1指数显著降低(P<0.01),Shannon指数显著增加(P<0.05)。基于BrayCurtis距离的NMDS分析表明,火后1年土壤移除黑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对照土壤差异显著(P<0.05),而火烧5年后不同处理之间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相似(P>0.05)。土壤pH是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关键调控因子,分别能解释火后1年和5年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46.3%和50.5%。酸杆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绿弯菌门是土壤中的优势细菌类群。与火后1年土壤相比,火后5年土壤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相对多度显著降低,C0和C1土壤厚壁菌门细菌相对多度显著增加(P<0.05)。C1土壤芽单胞菌门相对多度显著高于UB土壤;火后5年,C0和C1土壤厚壁菌门相对多度显著高于对照UB土壤,C0土壤厚壁菌门相对多度显著高于C2土壤(P<0.05)。综上,亚热带森林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结构能在低强度火后短期内恢复到未火烧水平,火烧黑炭对土壤细菌类群相对多度具有长期调控效应,未来应结合土壤养分循环等生态功能持续关注亚热带森林火后土壤关键细菌类群的动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