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泓伯1,2,3,徐雪莹1,2,3,卜兆君1,2,3*,冯璐2,3,4,吕熙瑶1,2,王建毅1,2,陈永达1,2,3,夏尤普·玉苏甫1,2,3,鹿凡1,2,3
GUO Hong-bo1,2,3, XU Xue-ying1,2,3, BU Zhao-jun1,2,3*, FENG Lu2,3,4, LÜ Xi-yao1,2, WANG Jian-Yi1,2, CHEN Yong-da1,2,3, Shuayib Yusup1,2,3, LU Fan1,2,3
摘要: 作为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的一个重要因素,火对泥炭地优势植物泥炭藓(Sphagnum)孢子库的影响尚不清楚。以采自长白山区泥炭地的泥炭土和3种泥炭藓的成熟孢子为实验材料,室内模拟火烧,以此设置不同温度水平(20、40、60或100 ℃,持续0.5、1、2、4或10 min),对泥炭藓孢子进行热激处理,经萌发实验后,研究火烧高温对孢子萌发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火烧期间各层土温随深度而递减,表层泥炭可达300 ℃的极端高温,而1 cm深温度仅为70 ℃,体现出泥炭土良好的热缓冲性;40 ℃的热激可使锈色泥炭藓(S. fuscum)与中位泥炭藓(S. magellanicum)孢子萌发率提高20%与50%;60 ℃的热激使尖叶泥炭藓(S. capillifolium)孢子的萌发率提高1倍;100 ℃热激对3种泥炭藓孢子萌发则有强烈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泥炭藓孢子耐受高温的能力有限,但土壤中的孢子凭借泥炭的良好热缓冲性,可以躲避火烧高温造成的致命伤害,适度的热激甚至能提高其萌发力,对其在火后的建植及种群的长存可能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