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杂志 ›› 2025, Vol. 44 ›› Issue (7): 2304-2311.doi: 10.13292/j.1000-4890.202507.020
田新民1,王鑫雪1,郭文亮2,汲旭阳1,周绍春3,张子栋3,刘磊4,孟訾靖1,齐琦3,陈红3*
TIAN Xinmin1, WANG Xinxue1, GUO Wenliang2, JI Xuyang1, ZHOU Shaochun3, ZHANG Zidong3, LIU Lei4, MENG Zijing1, QI Qi3, CHEN Hong3*
摘要: 掌握种群现状及适宜栖息地分布情况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和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解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区域黑龙江省老爷岭南部狗獾(Meles meles)种群现状和栖息地适宜性,本研究于2021—2022年冬季积雪覆盖期采用大样方调查收集狗獾洞穴信息,结合相机监测获得的狗獾影像数据综合分析其种群密度、数量及分布状况,并利用其出现位点采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对其栖息地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老爷岭南部狗獾种群密度为0.37±0.03只·km-2,其中老爷岭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狗獾种群密度为0.64±0.05只·km-2,穆棱东北红豆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狗獾种群密度为0.42±0.03只·km-2,保护区外狗獾种群密度为0.23±0.02只·km-2,主要分布在寒葱河、柳桥沟林区,研究区域种群数量为1263~1483只;影响狗獾栖息地适宜性的主要环境变量为林间小道(30.9%)、居民区(21.5%)、常绿针叶林(10.7%)、农田(10.3%)、河流(6.1%)和草地(5.4%);狗獾适宜栖息地面积为395.06 km2,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10.5%,现有自然保护区覆盖了狗獾32.7%的适宜栖息地,仍有265.82 km2需要保护。综合分析狗獾种群现状及栖息地适宜性分布的影响因素认为,人为干扰因子对老爷岭南部狗獾栖息地适宜性影响较大,且主要集中在保护区外。基于此,建议限制保护区外太平川、万宝湾、双宁等地区的偷猎盗猎、资源采伐等人类活动,并对保护区内的暖泉河、中股流、和平等地区加强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