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杂志 ›› 2025, Vol. 44 ›› Issue (5): 1509-1517.doi: 10.13292/j.1000-4890.202505.036
杨舒玉1,2,3,王苏红3,吴艳3,雷凯文3,黎明杰2,蔡永久2,刘凌1,张又2*
YANG Shuyu1,2,3, WANG Suhong3, WU Yan3, LEI Kaiwen3, LI Mingjie2, CAI Yongjiu2, LIU Ling1, ZHANG You2*#br#
摘要: 综合水质理化评价和水质生物学评价全面阐明水域生态环境的质量状况,对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于2020年8月—2021年7月对江苏省扬州市的宝应湖进行了逐月水体理化性质调查和4个季度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分析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综合水质标识指数和基于熵权法的综合水质生物学指数综合评价宝应湖的水生态健康状况。共采集大型底栖动物15种,优势种为中国长足摇蚊(Tanypus chinensis)、红裸须摇蚊(Propsilocerus akamusi)、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梨形石田螺(Sinotaia purificata)和铜锈石田螺(Sinotaia aeruginosa),摇蚊幼虫和腹足纲分别主导了宝应湖大型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的时空分布。宝应湖水体理化性质在空间上除水深外无明显差异,但四季之间差异显著。冬季透明度(SD)显著高于其他季节;夏季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总氮(TN)显著高于其他季节。SD、CODMn和TN是影响宝应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宝应湖全年营养水平处于中营养-中度富营养水平,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显示宝应湖属于Ⅲ-Ⅳ类水,综合水质生物学指数显示宝应湖水质整体处于一般到极差状态。水质生物学评价结果差于水质理化评价,表明水质并不是限制宝应湖水生态健康的唯一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