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高小梅, 李燕丽, 熊勤学, 徐乐, 李继福, 李新竹, 王晓军. 受渍冬小麦不同叶位叶片的SPAD高光谱估算
[J]. 生态学杂志, 2024, 43(3): 733-740. |
[2] |
郭海宁, 刘美君, 杜盛. 降雨减少对刺槐树干液流特征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4, 43(1): 122-130. |
[3] |
任义方, 张蕾, 李玉涛, 零丰华. 江苏冬小麦生育阶段干旱时空分布特征
[J]. 生态学杂志, 2023, 42(8): 1890-1901. |
[4] |
韩诗慧, 刘蕾, 周国逸, 李琳, 方雪纯. 森林土壤甲烷吸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J]. 生态学杂志, 2023, 42(12): 3030-3037. |
[5] |
杨阳, 赵鸿, 唐国瑛, 黄小燕, 王鹤龄. 半干旱区马铃薯叶片光合生理参数的土壤水分阈值效应
[J]. 生态学杂志, 2023, 42(11): 2622-2629. |
[6] |
张晓琪, 李红玉, 杨思, 杨珍平, 高志强. 灌水对冬小麦群体、花后干物质和籽粒淀粉积累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3, 42(1): 39-48. |
[7] |
李君艳, 姚得秀, 郭晓磊, 王志敏, 张英华. 花后干旱对冬小麦光合、抗氧化特性和C4光合酶活性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3, 42(1): 49-57. |
[8] |
马美娟, 余卫东, 胡燕辉. 气温和降水预报准确率对土壤水分模拟精度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2, 41(8): 1509-1516. |
[9] |
肖璐洁, 杨武德, 冯美臣, 孙慧, 王超. 基于高光谱植被指数的冬小麦估产模型
[J]. 生态学杂志, 2022, 41(7): 1433-1440. |
[10] |
杜军, 厉爱丽, 次旺顿珠, 次旺. 藏东南冬小麦生育期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J]. 生态学杂志, 2022, 41(4): 668-675. |
[11] |
马建涛, 柴守玺, 程宏波, 常磊. 农田秸秆覆盖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J]. 生态学杂志, 2022, 41(3): 597-602. |
[12] |
黄璐, 李廷亮, 李顺, 吕卓呈, 王嘉豪. 旱地冬小麦夏闲期种植不同豆科绿肥对还田养分和土壤有机碳、氮组分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2, 41(12): 2335-2343. |
[13] |
钟融, 任永康, 王培如, 林文, 任爱霞, 孙敏, 高志强, 徐隽铭. 晋南地区冬小麦生育期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2, 41(1): 81-89. |
[14] |
余卫东, 伍露, 冯利平, 胡程达. 越冬期低温胁迫对黄淮地区不同品种小麦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1, 40(8): 2431-2440. |
[15] |
王杰, 张运龙, 贾晓彤, 赵晋灵, 景明慧, 曹娟, 卞建林, 庾强, 曹远博, 吴红慧. 不同改良措施提高沙地初级生产力的机制:土壤微环境
[J]. 生态学杂志, 2021, 40(7): 2085-20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