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杂志 ›› 2025, Vol. 44 ›› Issue (8): 2598-2607.doi: 10.13292/j.1000-4890.202508.019
刘婷婷1,罗欢1,黄耀华1,付励强1*,蒲冠桦2,尹华康2,毛泽恩3,张晋东2*
LIU Tingting1, LUO Huan1, HUANG Yaohua1, FU Liqiang1*, PU Guanhua2, YIN Huakang2, MAO Ze’en3, ZHANG Jindong2*
摘要: 以四川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区珙桐的种群数量、年龄结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其主要影响因子,并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对珙桐种群生境适宜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珙桐资源较丰富,适宜生境面积11666.73 hm2,接近保护区面积1/3,估算约27510株,大多数个体处于生理成熟年龄,幼苗和幼树数量明显偏少,年龄结构呈现典型的倒金字塔型,种群属于衰退型种群;(2)主要沿河流沟谷两侧分布,在海拔1000~2200 m内均有分布,主要分布于海拔1200~2200 m;(3)距河流的距离、海拔、年温差是主要影响因子,适宜生境条件为:距河流0~250 m,海拔1200~1900 m,年温差26.2~27.2 ℃;(4)采笋和放牧作为主要人为干扰,极大破坏了珙桐种群的生存环境,阻碍了珙桐种子萌发及植株的生长,影响了种群自然更新。建议在马边大风顶保护区开展试点,加强珙桐种质资源保护,进一步开展珙桐繁育试验、种群更新及创新开发与利用等相关研究,对自然更新困难的幼苗实行人工抚育,促进种群延续。规划采笋和放牧区域,规范保护区周边居民的采笋、放牧行为,减少林下人为干扰。条件成熟后可扩展到整个凉山山系,这是珙桐种群保护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