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杂志 ›› 2024, Vol. 43 ›› Issue (7): 2055-2065.doi: 10.13292/j.1000-4890.202407.041
李杰1,李远发1,2*,韦丽婷1,刘通3
LI Jie1, LI Yuanfa1,2*, WEI Liting1, LIU Tong3
摘要: 枯倒木是森林演替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在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中扮演重要角色。其形成原因和分解过程已有不少研究,但很少涉及数量和结构。本研究在中国西南地区南盘江流域的松栎混交林中建立3块面积分别为80 m×80 m、100 m×60 m和80 m×70 m的固定样地,依据现存状况将枯倒木分为DCs-Ⅰ、DCs-Ⅱ、DCs-Ⅲ、DCs-Ⅳ和DCs-Ⅴ 5个分解等级,统计了每个分解等级的物种丰富度、株数和蓄积,并用林分空间结构参数(角尺度,uniform angle index,W;混交度,mingling,M;大小比数,dominance,U)分析它们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乔木的丰富度高,但株数少,对蓄积量的贡献大。灌木的丰富度低,但株数多,对蓄积量的贡献少;随着分解等级的增加,枯倒木的株数和蓄积呈增加或先增后减的趋势。种间的分解状况差异很大;枯倒木以中小径阶个体为主,大径阶个体较少;枯倒木的大小分化均衡(U=0.49~0.50),整体处于中低度混交(M=0.38~0.62)和轻微聚集(W=0.55~0.58)状态;随着分解等级的增加,枯倒木大小分化加剧。这些结果展示了南盘江流域次生林中枯倒木的组分、数量和空间结构特征,并暗示其分解程度与树种、个体大小以及空间属性相关,为粗木质残体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