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会慧,王世标,王均睿,吴绪叶,马松良,伍一宁,李金博,许楠.
三江平原湿地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团聚体组成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6): 1679-1687. |
[2] |
闫加亮,赵文智.
长期机械耕作压实对绿洲农田土壤优先流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5): 1376-1383. |
[3] |
赵苗苗,邵蕊,杨吉林,赵芬,徐明.
基于DNDC模型的稻田温室气体排放通量模拟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4): 1057-1066. |
[4] |
王琼1,卢聪1,2,韩青1,2,范志平1,3*,刘杰4,李法云1,涂志华1,王善祥1,2,赵悦1,2.
太子河流域生境质量及其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J]. 生态学杂志, 2017, 36(10): 2917-2925. |
[5] |
王邵军1,2*,王红1,李霁航1.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蚯蚓数量及生物量分布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7, 36(1): 118-123. |
[6] |
朱阳春*,赵学勇,连杰,周欣,陈敏,刘良旭.
河套灌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的差异
[J]. 生态学杂志, 2016, 35(1): 158-163. |
[7] |
安康1,谢小平1**,张海珍2,周虹2.
西湖风景区土壤肥力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子
[J]. 生态学杂志, 2015, 34(4): 1091-1096. |
[8] |
张仕吉1,项文化1,2**,孙伟军1,方晰1,2.
湘中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
[J]. 生态学杂志, 2014, 33(8): 2065-2071. |
[9] |
李璐娟,夏建国**,刘朗.
紫色土有机质对团聚体吸附-解吸Pb2+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4, 33(5): 1274-1283. |
[10] |
杨艳芳1,邵婷1,吕梦宇1,孙淑芸1,张靖宇1,张平究2**.
龙窝湖湿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和重金属污染特征
[J]. 生态学杂志, 2014, 33(5): 1312-1318. |
[11] |
郭宝华1,范少辉1**,杜满义1,2,刘广路1,苏文会1.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活性碳库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4, 33(3): 723-728. |
[12] |
陈书信1,王国兵1,阮宏华1**,岳臻1,徐长柏2,徐亚明2.
苏北沿海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氮矿化季节变化特征
[J]. 生态学杂志, 2014, 33(2): 276-282. |
[13] |
唐成1,3,杜虎1,2,宋同清1,2**,彭晚霞1,2,曾馥平1,2,杨钙仁1,3,梁志霞1,3,卢成阳1,3.
喀斯特峰丛坡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N、P空间变异特征
[J]. 生态学杂志, 2013, 32(7): 1683-1689. |
[14] |
褚建民1,王琼2,3**,范志平2,3,李法云2,孙学凯3.
水分条件和冻融循环对科尔沁沙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呼吸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3, 32(6): 1399-1404. |
[15] |
葛宝明**,张代臻,唐伯平,张华彬,周春霖.
盐城围垦滩涂冬末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特征
[J]. 生态学杂志, 2013, 32(12): 3276-32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