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杂志 ›› 2011, Vol. 30 ›› Issue (06): 1153-1162.
崔丽巍1,刘世荣2,刘兴良3,吴鹏飞1**,张洪芝1,何先进1,王长庭1
CUI Li-wei1, LIU Shi-rong2, LIU Xing-liang3, WU Peng-fei1**, ZHANG Hong-zhi1, HE Xian-jin1, WANG Chang-ting1
摘要: 为了查明川西不同森林恢复方式下中小型土壤动物多样性,2008年11月对米亚罗林区的次生红桦林、人工云杉林和次生冷杉林的中小型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共获得中小型土壤动物15234个,隶属于3门9纲10目97科144个类群。线虫纲个体数占总体的71.85%,弹尾目占13.16%,蜱螨目占9.49%,其他类群占0.36%。3种森林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类群数和个体密度大小顺序均为次生红桦林>次生冷杉林>人工云杉林;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次生红桦林>次生冷杉林=人工云杉林;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密度-类群指数为次生红桦林>次生冷杉林>人工云杉林;Pielou均匀性指数为人工云杉林>次生红桦林>次生冷杉林;Simpson优势度指数为次生冷杉林>次生红桦林=人工云杉林。不同群落间的个体密度无显著差异(P>0.05),但相似性系数表明人工云杉林的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组成与天然次生林有较大差异。红桦林土壤动物的垂直分布的表聚性程度低于云杉林和冷杉林。研究表明,次生红桦林比人工云杉林和次生冷杉林能更有效地提高土壤动物多样性,促进地下生态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