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文小梅, 鲜婷, 刘俊雁, 胥晓, 董廷发. 去叶对青杨雌雄植株生长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1, 40(1): 41-48. |
[2] |
苏旭, 栾策, 吴奇, 姜展博, 祝晓妍, 王丽学. 生物炭对玉米/大豆、玉米/花生间作系统土壤水肥热及产量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1, 40(1): 115-122. |
[3] |
程蕾,周嘉聪,林开淼,张秋芳,周锦容,林巧玉,郑蔚.
氮添加对亚热带毛竹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6): 1929-1937. |
[4] |
李明阳,王丽学,姜展博,姜熙,孟维忠.
调亏灌溉和生物炭对大豆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6): 1966-1973. |
[5] |
丘清燕,杨钰,王浩,胡亚林.
易分解有机碳输入量对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不同土层深度土壤激发效应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4): 1153-1163. |
[6] |
张婉婷,单立山,李毅*,白亚梅,马静.
氮添加与降雨变化对红砂幼苗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3): 803-811. |
[7] |
姜琦,陈光水,郭润泉,宋涛涛,陈廷廷,陈宇辉,贾林巧,熊德成.
增温与氮添加对杉木幼苗细根化学计量学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3): 723-732. |
[8] |
安崇霄,张永杰,杜孝敬,符小文,徐文修,厍润祥,房彦飞.
不同耕作措施对伊犁河谷夏大豆农田土壤碳排放、碳平衡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3): 812-821. |
[9] |
谢欢, 张秋芳, 曾泉鑫, 李宇轩, 马亚培, 林惠瑛, 刘苑苑. 施氮通过改变微生物生物量磷驱动杉木人工林土壤磷组分转化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12): 3934-3942. |
[10] |
高文翠, 杨卫君, 贺佳琪, 贾永红, 徐万里, 马海刚. 生物炭添加对麦田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12): 3998-4004. |
[11] |
程寅瑞, 查勇, 陈丽娟, 韦耿. 盐城滨海湿地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呼吸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12): 4090-4097. |
[12] |
王清奎, 田鹏, 孙兆林, 赵学超. 森林土壤有机质研究的现状与挑战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11): 3829-3843. |
[13] |
姜展博, 王丽学, 李明阳, 孟维忠, 陈伟. 基于蒸发皿蒸发量的日光温室番茄适宜水炭管理模式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10): 3521-3530. |
[14] |
刘士玲,贾宏炎,陈琳,杨保国,雷丽群,庞圣江,张培.
容器规格和添加生物炭的基质配方对西南桦幼苗生长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9): 2875-2882. |
[15] |
曹彦卓,王汝振,张玉革,李慧,吕晓涛,姜勇.
氮沉降对草地土壤及团聚体元素有效性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8): 2531-25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