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杂志 ›› 2024, Vol. 43 ›› Issue (7): 2239-2246.doi: 10.13292/j.1000-4890.202407.004
• 技术与方法 • 上一篇
罗堯1,潘丹1,3,李佳琦2,张冰1,任静1,杨道德1*
LUO Yao1, PAN Dan1,3, LI Jiaqi2, ZHANG Bing1, REN Jing1, YANG Daode1*
摘要: 红外相机技术已成为野生动物资源监测、行为模式分析等方面的重要研究方法。湖南浏阳大围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作为长沙市唯一的省级自然保护区,同时又是国家森林公园,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是重要的科研和教学实习基地。2017年3月—2018年12月,利用公里网格抽样调查法,在位于罗霄山脉支脉的湖南大围山(湖南浏阳大围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和相邻的浏阳市张坊镇)共设立3个面积均为20 km2的样地,每个样地安装20台红外相机,对大中型兽类和林下鸟类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监测,累计获得33375个相机工作日,鸟类和兽类的独立有效照片分别为5269张、4863张。共监测到兽类4目10科15种,鸟类7目23科54种。其中,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和斑林狸(Prionodon pardicolor)等10种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斑林狸为罗霄山脉首次记录。物种相对多度指数(RAI)分析表明:RAI排在前三位的兽类分别是小麂(Muntiacus reevesi)、野猪(Sus scrofa)和猪獾(Arctonyx collaris);排在前三位的鸟类分别是白鹇、红嘴相思鸟(Leiothrix lutea)和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us)。通过红外相机监测,初步掌握了湖南大围山鸟兽资源现状,为自然保护区的科研与管理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