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向雪梅, 德科加, 林伟山, 冯廷旭, 李菲, 魏希杰. 增温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4, 43(6): 1681-1690. |
[2] |
黄鹏, 丁明军, 张华, 徐欢, 邹天娥, 张月菊, 曾欢.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碳循环功能对高寒草甸退化和人工建植的响应
[J]. 生态学杂志, 2024, 43(6): 1691-1702. |
[3] |
王嘉川, 李书恒, 郭伊利, 韩宜洁, 毛忠雷. 管涔山华北落叶松径向生长对温度变化的动态响应#br#
[J]. 生态学杂志, 2023, 42(7): 1568-1576. |
[4] |
王威, 郭庆军, 杜陈军, 邓义楠. 长江流域水环境碳循环研究进展
[J]. 生态学杂志, 2023, 42(3): 736-747. |
[5] |
冯晓龙, 黄新焕, 李民青, 马杰, 刘冉. 7种木本植物萌芽前后枝干光合特征变化
[J]. 生态学杂志, 2022, 41(4): 654-660. |
[6] |
朱军涛, 郑家禾. 昼夜不对称变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2, 41(4): 777-783. |
[7] |
申霞, 王鹏, 王为攀, 王胜艳, 谢瑞, 王永平, 姬昌辉.
滨海盐沼净碳汇能力研究方法综述
[J]. 生态学杂志, 2022, 41(4): 792-803. |
[8] |
阿旺, 张立荣, 孙建平, 张苏人, 夏露, 汪诗平. 影响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物向高海拔或高纬度迁移的关键因素研究进展
[J]. 生态学杂志, 2021, 40(5): 1521-1529. |
[9] |
刘美, 陈亚梅, 崔宁洁, 马志良. 模拟增温对高寒灌丛生长季土壤呼吸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1, 40(4): 1038-1048. |
[10] |
韩增磊,肖敏,王中良.
Landsat数据在解析太湖水体溶解性有机碳影响机制中的应用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7): 2446-2455. |
[11] |
刘姗姗,石福习,徐佳文,吴盼盼,毛瑢.
大兴安岭泥炭地不同菌根类型木本植物叶片凋落物分解及其温度敏感性差异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5): 1417-1725. |
[12] |
杜文丽,孙少波,吴云涛,宋照亮.
1980—2013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对干旱的响应特征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1): 23-35. |
[13] |
马志良,赵文强.
植物群落向土壤有机碳输入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研究进展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1): 270-281. |
[14] |
聂立凯,于政达,孔范龙,李悦,郗敏.
土壤动物对土壤碳循环的影响研究进展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3): 882-890. |
[15] |
赵学鹏,白学平,李俊霞,王丽丽,张先亮,陆旭,陈振举.
气候变暖背景下不同海拔长白落叶松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3): 637-6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