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晶东, 陶宝先, 陈庆海, 马澍, 张保华, 陈永金, 王浩, 袁海燕.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凋落物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及质量
																								[J]. 生态学杂志, 2022, 41(7): 1276-1282. | 
																																																																																											
												| [2] | 池鑫晨,宋超,朱向涛,王楠,王晓雨,白尚斌. 												
												毛竹入侵常绿阔叶林对土壤活性有机碳氮的动态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7): 2263-2272. | 
																																																																																											
												| [3] | 习盼, 董倩, 张亚楠, 李想, 夏雯雯, 徐驰, 刘茂松. 盐城滩涂湿地典型植物群落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分布特征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11): 3623-3632. | 
																																																																																											
												| [4] | 涂志华,尉永键,范志平,秦依婷,王善祥,韩青,邹艺华,杨兆明. 												
												太子河源流域不同类型水源涵养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季节动态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7): 2139-2147. | 
																																																																																											
												| [5] | 黄石德,叶功富,林捷,阮宏华,金昌善,李媛媛,陈杰. 												
												干湿交替对武夷山不同海拔土壤碳矿化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2): 312-321. | 
																																																																																											
												| [6] | 张超凡,盛连喜,宫超,何春光,张晶. 												
												冻融作用对我国东北湿地土壤碳排放与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2): 304-311. | 
																																																																																											
												| [7] | 王益明,李瑞瑞,张慧,鞠昌华,裴文明,胡菲,万福绪. 												
												指数施肥对美国山核桃幼苗生物量及氮积累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10): 2920-2926. | 
																																																																																											
												| [8] | 金奇1,吴琴1,钟欣孜1,胡佳1,胡启武1,2*. 												
												鄱阳湖湿地水位梯度下不同植物群落类型土壤有机碳组分特征
																								[J]. 生态学杂志, 2017, 36(5): 1180-1187. | 
																																																																																											
												| [9] | 孙龙,武广源,胡同欣. 												
												大兴安岭火后不同恢复时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动态变化
																								[J]. 生态学杂志, 2017, 36(11): 3094-3101. | 
																																																																																											
												| [10] | 郭鑫炜1,2,李志远1,2,秦胜金1,2,周永斌1,2,魏亚伟1,2*. 												
												林农复合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及微生物生物量碳分配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7, 36(11): 3036-3042. | 
																																																																																											
												| [11] | 吕凤莲1,薛萐2,3,王国梁2,3*,景航2. 												
												N添加对油松幼苗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6, 35(2): 338-345. | 
																																																																																											
												| [12] | 张雪1,2,韩士杰1*,王树起1,谷越1,2,岳琳艳1,2,冯月1,耿世聪1,2,陈志杰1,2. 												
												长白山白桦林不同演替阶段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变化
																								[J]. 生态学杂志, 2016, 35(2): 282-289. | 
																																																																																											
												| [13] | 陶晓,樊伟,杨春,王泽夫,徐小牛*. 												
												城市不同森林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特征
																								[J]. 生态学杂志, 2016, 35(12): 3191-3196. | 
																																																																																											
												| [14] | 张学鹏,曹玉博,宁堂原*,方倩囡,徐子雯,韩惠芳,李增嘉. 												
												套作糯玉米对西兰花连作田土壤微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6, 35(1): 149-157. | 
																																																																																											
												| [15] | 肖彦资1,周卫军1**,顾海滨2,刘沛1,谢天洋1,谭洁1. 												
												澧阳平原埋藏古水稻土不同形态有机碳的分布特征
																								[J]. 生态学杂志, 2015, 34(6): 1644-16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