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柳, 张琪, 杨再强, 陈家金, 黄川容. 福建省设施番茄高温高湿灾害分布规律
[J]. 生态学杂志, 2022, 41(6): 1149-1155. |
[2] |
唐志伟, 周文涛, 王勃然, 钟康裕, 熊瑞, 龙攀, 徐莹, 傅志强. 垄厢栽培对水稻根系特性与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1, 40(12): 3961-3969. |
[3] |
吕广动, 黄璜, 王忍, 梁玉刚, 张印, 马微微, 陈璐, 周晶, 高静. 紫云英还田耦合稻鱼共生对双季水稻群体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12): 4057-4067. |
[4] |
方雪东, 秦明广, 展茗, 刘志辉, 韩玉玲, 唐岚岚. 双季稻系统周年内早稻光合碳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11): 3686-3693. |
[5] |
郑华斌,陈其敏,陈元伟,李波,张炎胜,唐启源.
节水减氮对再生稻和双季稻周年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7): 2023-2029. |
[6] |
彭术,张文钊,侯海军,王华,陈安磊,魏文学.
氮肥减量深施对双季稻产量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1): 153-160. |
[7] |
吴立1,霍治国1,2*,杨建莹1,肖晶晶3,张蕾4,于彩霞5,张桂香1.
南方双季稻低温灾害等级预测
[J]. 生态学杂志, 2016, 35(4): 925-933. |
[8] |
唐杉1,王允青1**,赵决建2,张智3,吴立蒙3,曹卫东4.
紫云英还田对双季稻产量及稳定性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5, 34(11): 3086-3093. |
[9] |
董春华1,2,曾希柏3**,文石林2,高菊生2.
长期施肥对早稻产量和杂草群落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5, 34(11): 3079-3085. |
[10] |
郭保卫1,朱聪聪2,朱大伟1,张洪程1**,江峰1,葛梦婕1.
钵苗机插密度对不同类型水稻齐穗期株型及冠层微环境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5, 34(1): 9-17. |
[11] |
王莉莎1,2,李勇2**,沈健林2,刘新亮2,付晓青2,石辉1,黄铁平3.
应用回归树分析双季稻区水稻土地力特征
[J]. 生态学杂志, 2013, 32(1): 232-240. |
[12] |
王春林,郭 晶,陈慧华,刘 霞.
基于土壤水分模拟的干旱动态监测指标及其适用性
[J]. 生态学杂志, 2011, 30(02): 401-407. |
[13] |
赖纯佳;千怀遂;段海来;宋秋洪.
淮河流域双季稻气候适宜度及其变化趋势
[J]. 生态学杂志, 2009, 28(11): 2339-2346. |
[14] |
陈惠;王加义;林晶;潘卫华;李丽纯;蔡文华 .
基于GIS的福建省双季稻气候-土壤生产潜力
[J]. 生态学杂志, 2008, 27(07): 1104-1108 . |
[15] |
庄恒扬, 曹卫星, 刘传松.
作物磷素养分的动态模拟
[J]. 生态学杂志, 2005, (3): 335-3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