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杂志 ›› 2022, Vol. 41 ›› Issue (7): 1276-1282.doi: 10.13292/j.1000-4890.202207.029
王晶东,陶宝先*,陈庆海,马澍,张保华,陈永金,王浩,袁海燕
WANG Jing-dong, TAO Bao-xian*, CHEN Qing-hai, MA Shu, ZHANG Bao-hua, CHEN Yong-jin, WANG Hao, YUAN Hai-yan
摘要: 立枯是凋落物分解的重要阶段,也是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溶性有机碳(DOC)是凋落物分解产物之一,对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研究多侧重叶凋落物在地表分解过程中DOC含量及质量变化,对立枯分解过程叶及非叶器官(如茎、鞘等)DOC含量及质量的研究鲜见报道。本研究以黄河三角洲典型植被——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例,以凋落物地表分解为参照,研究不同器官(叶、茎、鞘)立枯凋落物DOC含量及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立枯凋落物DOC含量高于或等于地表同类型凋落物,最高相当于地表凋落物的1.64倍。立枯凋落物DOC的E2/E3值高于地表凋落物,C∶C值低于地表凋落物;(2)叶凋落物DOC含量高于非叶器官,分别是茎、鞘凋落物DOC含量的1.28~2.49、1.02~1.57倍。叶凋落物DOC的SUVA254、C∶C值高于非叶器官,E2/E3值低于非叶器官。综上,从分解界面角度看,立枯凋落物DOC含量不低于地表,且其质量较高;从凋落物类型角度看,非叶器官凋落物DOC含量虽低于叶,但其质量高于叶。表明立枯及非叶器官DOC释放在芦苇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应注重立枯及非叶器官凋落物的分解研究,以期深入理解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对正确评价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碳收支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