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彭孝琴, 涂艳芳, 王悦, 李宜儒, 陈志星, 陈国华, 张晓明. 温室菊苗上西花蓟马和二斑叶螨的季节动态及时空生态位
[J]. 生态学杂志, 2024, 43(4): 1122-1129. |
[2] |
韩雨圳, 陈凤林, 杨春娇, 张大才. 高寒草甸矮生嵩草不同根序解剖结构对生境干旱化的响应
[J]. 生态学杂志, 2024, 43(1): 8-16. |
[3] |
崔璐瑶, 邱开阳, 李静尧, 谢应忠, 赵朋波, 刘王锁, 黄业芸, 杨壹, 鲍平安, 王思瑶.
贺兰山岩羊可食植物营养成分沿海拔梯度变化及季节动态
[J]. 生态学杂志, 2023, 42(5): 1167-1174. |
[4] |
李石一宁, 熊德成, 姚晓东, 王小红, 陈廷廷, 姜琦, 贾林巧, 范爱莲, 陈光水. 常绿阔叶林中壳斗科树种细根形态与养分含量的序级变化特征
[J]. 生态学杂志, 2022, 41(5): 833-840. |
[5] |
王刚, 孙晓丹, 赵家豪, 陈霞, 关庆伟. 有机物覆盖对女贞人工林不同根序细根C、N、P含量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2, 41(11): 2098-2105. |
[6] |
董姝含, 吕慧捷, 周锋, 张效琛, 何红波, 张旭东, 张威.
玉米土壤有机氮组分的生长季动态变化及其对当季和长期秸秆还田的响应
[J]. 生态学杂志, 2022, 41(1): 73-80. |
[7] |
王浩斌, 濮毅涵, 徐丹丹. 基于高分和哨兵卫星影像研究氮沉降对杨树人工林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1, 40(7): 1907-1915. |
[8] |
翟政, 田野, 秦广震, 张贾宇, 周诗朝. 杨树人工林林下植被对非生长季土壤磷素形态与转化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1, 40(12): 3778-3787. |
[9] |
黄桥明, 黄俊, 吕茂奎, 熊小玲, 张世良, 谢锦升.
恢复年限、林下植被及季节对马尾松林土壤氮转化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8): 2556-2564. |
[10] |
曾欣,付长坤,杨佳萍,朱亮,吴福忠,张丽.
四川红杉-岷江冷杉原始林凋落物K和Na的归还动态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5): 1426-1435. |
[11] |
朱媛君,杨晓晖,时忠杰,刘艳书,张晓.
林分因子对张北杨树人工林林下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10): 2869-2879. |
[12] |
胡瑞芝,杜自强,刘爽,史建伟*.
不同海拔华北落叶松细根形态特征
[J]. 生态学杂志, 2016, 35(5): 1248-1253. |
[13] |
徐梅,吴芳仪,刘靓靓,王变,孙庆业,周忠泽*.
焦岗湖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动态
[J]. 生态学杂志, 2016, 35(5): 1254-1262. |
[14] |
张晴晴1,2,周刘丽1,2,赵延涛1,2,许洺山1,2,阎恩荣1,2*.
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植物叶片的凋落节律
[J]. 生态学杂志, 2016, 35(2): 290-299. |
[15] |
卜丹蓉1,周丹燕1,葛之葳1**,王国兵1,张文文1,彭赛1,阮宏华1**,曹国华2.
施用沼液对苏北沿海杨树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5, 34(7): 1785-17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