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杂志 ›› 2025, Vol. 44 ›› Issue (2): 521-529.doi: 10.13292/j.1000-4890.202502.006
杨淼1,张之琪1,谢玺2,雷恒萍1,徐欣悦1,牛钰姝1,王庆志2,宫正1*
YANG Miao1, ZHANG Zhiqi1, XIE Xi2, LEI Hengping1, XU Xinyue1, NIU Yushu1, WANG Qingzhi2, GONG Zheng1*
摘要: 脂肪酸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常作为生物适应多变环境的生态指示因子。查明常年性大型海藻脂质重塑的季节特征,对于理解潮间带大型海藻如何应对环境压力至关重要。本文考察了大连黑石礁岩相潮间带周年常见的3种海藻,包括红藻门的日本马泽藻(Mazzaella japonica)和新松节藻(Neorhodomela munita)以及绿藻门的孔石莼(Ulva lactuca),在2022年2月(冬)、7月(夏)、10月(秋)和2023年2月(冬)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变化,对比分析了3种海藻脂肪酸不饱和度与ω3/ω6脂肪酸含量特征,并发掘了大型海藻响应季节变异的脂肪酸标志物。结果表明:2022年2月—2023年2月,三种大型海藻的脂肪酸总量及其季节波动强度均为日本马泽藻<新松节藻<孔石莼,其中孔石莼的脂肪酸总量在2023年2月分别为日本马泽藻和新松节藻的2.3和1.7倍,三者的脂肪酸总量均随采样季节呈现冬高夏低的变化趋势;三种大型海藻的脂肪酸组成也都随季节发生显著变化,其中饱和脂肪酸C16:0和主要的ω-6系脂肪酸相对丰度在高温季节显著增加且在低温季节显著降低,主要的ω-3系脂肪酸相对丰度的变化趋势则与之相反;不同门类大型海藻响应季节变化的脂肪酸标志物不同,其中红藻门的日本马泽藻和新松节藻均为饱和脂肪酸C16:0以及多不饱和脂肪酸C20:4n6和C20:5n3,绿藻门的孔石莼则为饱和脂肪酸C16:0以及多不饱和脂肪酸C16:4n3、C18:3n3和C18:4n3。研究结果为深入认识潮间带大型海藻响应季节变异的脂质重塑原理和潜在优质海藻资源发掘利用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