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杂志 ›› 2024, Vol. 43 ›› Issue (12): 3656-3664.doi: 10.13292/j.1000-4890.202412.016
彭松1,2,祝晓慧1,2,黄焯芹1,阮文亮1,陆星1,林东教1,邓兰生1,梁翠月1,田江1,田纪辉1,2*
PENG Song1,2, ZHU Xiaohui1,2, HUANG Zhuoqin1, RUAN Wenliang1, LU Xing1, LIN Dongjiao1, DENG Lansheng1, LIANG Cuiyue1, TIAN Jiang1, TIAN Jihui1,2*
摘要: 明确典型退化土壤中不同绿肥作物根际磷转化特征,为充分利用绿肥作物生物学潜力活化土壤磷素提供科学依据。以赤红壤和石灰土为供试土壤,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种植肥田萝卜(LB)、紫花苕子(ZHS)、山蚂蝗(SMH)和柱花草(ZHC)对根际土壤pH、酸性磷酸酶活性和土壤磷组分的影响。在两种供试土壤中,肥田萝卜的生物量、磷浓度和磷肥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其他作物。除柱花草外,种植绿肥作物均不同程度提高了两种土壤pH和酸性磷酸酶活性;赤红壤种植4种绿肥作物均显著消耗了总无机磷、活性无机磷、中等活性无机磷、稳定态无机磷和残留态磷;石灰土种植绿肥作物(山蚂蝗除外)显著消耗了土壤总有机磷。随机森林分析表明,赤红壤稳定态无机磷、活性无机磷、中等活性无机磷和活性有机磷对绿肥作物磷吸收有显著影响;石灰土中等活性无机磷、稳定态有机磷、稳定态无机磷和酸性磷酸酶对绿肥作物磷吸收有显著影响。在赤红壤中,不同绿肥作物倾向于利用土壤中各种形态的无机磷;在石灰土中,酸性磷酸酶促进了土壤有机磷的周转,从而促进了绿肥作物对磷的吸收。肥田萝卜和紫花苕子在两种土壤中均具有较高的磷活化潜力,可以作为华南地区典型退化土壤改良的优良绿肥作物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