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杂志 ›› 2024, Vol. 43 ›› Issue (10): 2923-2931.doi: 10.13292/j.1000-4890.202410.031
孙丰华1,2,3,王玉刚1,2,3*,孙金金1,2,3,李双媛1,2,3,陈炳铭1,2,3
SUN Fenghua1,2,3, WANG Yugang1,2,3*, SUN Jinjin1,2,3, LI Shuangyuan1,2,3, CHEN Bingming1,2,3
摘要: 植被碳利用效率(CUE)是衡量生态系统固碳能力重要指标,对评估区域植被碳汇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天山北坡山地生态系统阜康林区为对象,基于2000—2020年的遥感影像和DEM数据,结合路径分析,研究了近21年来植被CUE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阜康林区植被CUE为0.42~0.74,年均为0.6,其中亚高山草甸带最高,中山森林带最低,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分异特征,且随海拔呈先降低后增高的“抛物线”分布模式,与净初级生产力(NPP)、总初级生产力(GPP)呈现相反的趋势。年际变化上,区域植被CUE变化不大(P>0.05),增加的区域仅占总面积的8.72%,主要分布在中山森林带,表明长期的森林抚育管理促进了中山森林带的植被CUE增加。禁牧区与非禁牧区范围的植被CUE年际间变化不大(P>0.05),表明目前禁牧管理措施对林区植被CUE的影响较弱。在坡向上,CUE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在低山草原带和中山森林带,阳坡的CUE最高,在亚高山草甸带半阳坡的CUE最高。降水量、气温和NDVI的增加会直接导致CUE减少,而蒸散发增加间接导致CUE的减少,且禁牧区内自然因素对CUE的影响作用小于非禁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