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生态学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04年 第23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2004-04-10
    研究报告
    科尔沁沙地草地植被恢复演替进程中群落优势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张继义, 赵哈林
    2004, (2):  1-6. 
    摘要 ( 1422 )   PDF (565KB) ( 460 )  
    通过对处于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和固定沙地等不同恢复演替阶段的群落的取样调查,研究了科尔沁沙地草地植被恢复进程中群落优势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变化。运用扩散系数、聚集指数、平均拥挤度、聚块性指数、Green指数、聚集强度、Poisson分布和负二项分布的χ2拟合检验等7项指标,对群落优势种群的分布格局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大多数物种的空间分布呈显著的聚集分布。在演替进程中种群格局强度的变化和群落总体聚集程度的变化与种群动态和群落结构的空间异质性相对应,较高的聚集程度是种群分布斑块化和群落结构的空间异质性的反映,随着演替进展,优势种的种群数量扩展,但种群分布的聚集强度下降,群落结构的空间异质性降低。在7种测定分布格局的指标中,聚块性指数、Green指数和聚集强度是无量纲的指标,其大小不受种群大小的影响,其变化可以较好地指示格局强度本身的变化,并与种群动态和群落结构变化相联系.
    划区轮牧中不同放牧利用时间对草地植被的影响
    李勤奋, 韩国栋, 敖特根, 卫志军
    2004, (2):  7-10. 
    摘要 ( 1400 )   PDF (434KB) ( 349 )  
    对比研究了划区轮牧中不同时间的放牧利用对各小区的植被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固定放牧时间长度的情况下,早放牧小区的草群结构比晚放牧的小区受到的影响大。家畜对早放牧小区的牧草利用率高于晚放牧的小区,草地生产力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对于可利用牧草营养,早放牧的小区可提供较多的粗蛋白。在生产实践中,要灵活应用划区轮牧制度,对不同时间放牧利用的各小区要根据草地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其具体的放牧时间长度,在不同的年度也要按不同的顺序来轮换放牧,兼顾到草地的可持续利用与家畜生产。
    下辽河平原稻田非生长季碳排放观测研究
    谢艳兵, 梁文举, 王跃思, 王朋
    2004, (2):  11-14. 
    摘要 ( 1438 )   PDF (563KB) ( 313 )  
    应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下辽河平原稻田非生长季碳排放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非生长季(10月至翌年4月)稻田CH4、CO2和N2O排放总体上随气温变化而发生变化。在冻融期(3月中下旬)CO2和N2O有明显的排放。非生长季节的稻田是大气CO2和N2O的源,作为大气CH4的源或汇的作用不明显。
    浙江古田山自然保护区甜槠群落特征研究
    胡正华, 于明坚, 徐学红, 付海龙
    2004, (2):  15-18. 
    摘要 ( 1290 )   PDF (444KB) ( 303 )  
    甜槠林是古田山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主要类型之一。通过对甜槠群落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甜槠群落中,甜槠的优势明显,呈单优势群落。群落外貌以小型和中型叶、单叶、非全缘、革质及草质的小、中高位芽植物组成为特征。群落垂直结构复杂,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并有一定数量的层间植物。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偏低,垂直结构各层次间物种多样性大小依次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
    接种量对费氏中华根瘤菌HN01DL根圈定殖与结瘤的影响
    李友国, 周俊初
    2004, (2):  19-21. 
    摘要 ( 1320 )   PDF (175KB) ( 499 )  
    在灭菌土和未灭菌土盆栽系统中,研究了大豆种子的表面初始接种量对费氏中华根瘤菌HN01DL在大豆根圈中的定殖动态与结瘤的影响。结果表明,与3个接种量对应的早期根圈定殖动态和水平有明显差异,但随着宿主植物根系的生长其差异逐渐减小,整个定殖动态曲线的变化和定殖密度趋向一致,并且发现3个不同的初始接种量对HN01DL在大豆黑农33根系上的结瘤数量和占瘤率没有显著影响。
    浙江天台山甜槠种内与种间竞争研究
    金则新, 朱小燕, 林恒琴
    2004, (2):  22-25. 
    摘要 ( 1490 )   PDF (356KB) ( 427 )  
    采用Hegyi的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对天台山的甜槠种内、种间的竞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甜槠种内竞争强度随着林木径级的增大而逐渐减小,种内竞争较之与其伴生树种间的竞争剧烈。甜槠种内、种间竞争强度的顺序为:甜楮>木荷>马尾松>尾叶冬青>虎皮楠>短柄木包>珍珠栗。竞争木对对象木的竞争强度与对象木的个体大小服从幂函数关系,竞争强度和对象木个体的大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当甜槠胸径达到30cm后,竞争强度变化不明显,说明此时该生态系统已基本达到稳定状态。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焕镛木幼苗的生理生态特性
    曾小平, 赵平, 蔡锡安, 孙谷畴, 彭少麟
    2004, (2):  26-31. 
    摘要 ( 1513 )   PDF (328KB) ( 338 )  
    在不同的土壤水分条件下(土壤含水量分别为20.1%、14.3%和13.2%),比较研究濒危物种焕镛木幼苗的生理生态特性;测定了焕镛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A)、气孔导度(gs)、内在水分利用率效率(WUE)、比叶面积(SLA)及叶片的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相应增高,生长在最高土壤含水量下的植株,日平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分别为8.55±4.32μmol·m-2·s-1和81.57±8.41μmol·m-2·s-1,分别比生长在最低土壤含水量下的植株高25.61%和17.68%;另一方面,水分利用效率、比叶面积随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而趋于增加,土壤含水量最低时,植株的日平均水分利用率、比别增加0.28%和15.87%,其中,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幅较小;光饱和点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高。较高的土壤湿度有利于焕镛木的生长。
    不同碳源对三种溶磷真菌溶解磷矿粉能力的影响
    王光华, 周克琴, 金剑, 潘相文, 赵英
    2004, (2):  32-36. 
    摘要 ( 4415 )   PDF (446KB) ( 558 )  
    通过液体培养法,对3种溶磷真菌利用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淀粉和纤维素等碳源溶解宜昌产磷矿粉的试验,结果表明,菌株P2.3在供给葡萄糖时的溶磷能力最高,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利用长链碳源淀粉和纤维素为营养而溶磷;而高效溶磷菌株P66和P39溶磷的最佳碳源是果糖和麦芽糖,该两菌株利用淀粉和纤维素的溶磷效果很小,甚至不溶磷。3种溶磷真菌培养滤液pH值、可滴定酸含量与其溶磷量之间的相关性因菌株而异,差别很大。菌株P2.3培养滤液pH值、可滴定酸含量与其溶磷量之间相关性很低,但菌株P66和P39培养滤液pH值、可滴定酸含量与其溶磷量之间相关性却达到极显著水平(P <0.01)。结果表明,不同碳源对溶磷菌溶解磷矿粉能力影响很大,分析推断3种菌株产生的有机酸活化磷矿粉能力为P66> P39> P2.3。
    中国林蛙蝌蚪对盐度和pH的耐受性
    杨富亿, 邵庆春, 李景林, 陈国双
    2004, (2):  37-40. 
    摘要 ( 1626 )   PDF (416KB) ( 464 )  
    分别在正常盐度不同pH值、正常pH值不同盐度和相同水温18.3~20.7℃的条件下,进行中国林蛙蝌蚪对盐度和pH值的耐受性实验。结果表明,在pH值为6.8~7.0时,盐度在20~30g·L-1对蝌蚪96h存活率没有明显影响;随着盐度的增加,蝌蚪存活率下降;盐度对蝌蚪24、48、72和96h的TLm值分别为8.79,7.12,5.64和3.83g·L-1,安全浓度为1.73g·L-1。在盐度为0.18g·L-1时,pH值在4.3~9.7范围内对蝌蚪96h存活率没有明显影响;pH值对蝌蚪的24,48,72和96h的TLm值分别为10.33,10.18,10.08和10.02。生产上中国林蛙蝌蚪生存的适宜pH值为6.0~9.0,适宜盐度为10~20g·L-1
    四川九顶山东坡植物群落的区系研究
    刘守江, 苏智先, 吴勇
    2004, (2):  41-44. 
    摘要 ( 1393 )   PDF (414KB) ( 369 )  
    对九顶山东坡植物群落野外调查,得到种子植物104科345属485种。通过植物区系成分分析可知,该区区系比较复杂,15种分布类型在该区均有分布。其区系特征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温带成分201属,占总属的58.26%,而且以北温带分布(96属)为主;与热带有一定的亲缘关系,热带成分105属,占30.43%;中国特有植物多,17属18种;区系起源古老。
    科尔沁沙地围封沙质草甸土壤种子库特征的研究
    赵丽娅, 李锋瑞, 张华, 王先之
    2004, (2):  45-49. 
    摘要 ( 1415 )   PDF (263KB) ( 408 )  
    科尔沁沙地沙质草甸围封5年后土壤种子库中植物种类有38种,其中一、二年生草本植物24种,多年生草本植物9种,灌木5种。土壤种子库密度为(13855±1651)粒·m-2,其中,一、二年生草本植物所占的比例最大为96.58%,前5种一、二年生草本植物黄蒿、灰绿藜、猪毛菜、狗尾草和画眉草占总数的87.20%,而多年生草本植物和灌木类种子库密度分别占0.94%和2.48%。若以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统计,单子叶植物种子数占13.13%,双子叶植物的种子数占86.87%,其中豆科植物仅占2.83%。土壤种子库中所有植物种的密度与其相对应的地面植物种的密度呈显著非完全相关性,其关系可用三次曲线来表示。从种子库组成分析,已围封5年的沙质草甸植被仍处在黄蒿-杂类草混合植被阶段。
    大籽蒿花中生物碱类化感物质对羊草根茎节器官分化的影响
    李新宇, 朴顺姬, 唐海萍, 吴梅花
    2004, (2):  50-54. 
    摘要 ( 1454 )   PDF (245KB) ( 308 )  
    通过观察大籽蒿花提取物中生物碱物质对羊草根茎节部的影响,从细胞水平分析研究了它们之间的化感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有生物碱类物质存在时,与对照相比较,无论是羊草不定根的形成个数,还是从髓射线部位形成的突起物的个数,随浓度升高,存在一个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浓度1%下,影响不大;在5%和10%下,有增加的趋势;但随着浓度的增加,在浓度20%下,有减少的趋势。羊草根茎节部不定芽的形成个数受生物碱类物质的影响很小。
    博士论坛
    中国城市森林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李海梅, 何兴元, 陈玮, 徐文铎
    2004, (2):  55-59. 
    摘要 ( 1467 )   PDF (515KB) ( 641 )  
    工业的发展与人口剧增使城市环境不断恶化,引起人们对生活空间质量日益关注与重视。城市森林作为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而得到广泛研究。为推进城市森林的进一步研究,本文阐明了城市森林的概念、性质、分类及范围,并从城市森林的研究方法、结构、功能、维护管理与规划建设等几方面,对我国城市森林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空间和平衡理论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发展和应用
    李小玉, 肖笃宁
    2004, (2):  60-65. 
    摘要 ( 1383 )   PDF (652KB) ( 509 )  
    传统生态学承认生态系统中平衡、稳定状态的存在,“自然平衡理论”是其集中体现。而近30年来,非平衡理论的出现,使得人们对生态系统的认识发生了彻底的改变。非平衡理论认为,偶然事件(如干扰等)在生态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认识的转变,对生态过程中的“空间”和空间异质性的理解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生态学总是试图回避空间动态和空间异质性问题,而着重强调时间格局的重要性。但在近20年来,空间格局则得到了广泛重视。空间理论及空间格局的研究表明,空间异质性既可能增加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的稳定性,也可能降低其稳定性。分析两种变化趋势,指出了它们的相互关系,同时讨论了空间理论的发展及其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并阐述了生态平衡的含义。
    捕食风险及其对动物觅食行为的影响
    路纪琪, 张知彬
    2004, (2):  66-72. 
    摘要 ( 1403 )   PDF (366KB) ( 489 )  
    对捕食风险的涵义及其对猎物动物觅食行为的影响、猎物动物面对捕食风险时的反应进行了论述。捕食风险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一定时间内猎物动物被杀死的概率。当捕食风险存在时,动物会选择相对安全但觅食效益较低的地点觅食;由于死亡率和消化方面的限制,一般都会产生食谱收缩;觅食活动方式的时间格局也会因捕食风险而发生改变,如水生动物的昼夜垂直迁移、某些陆生动物昼行性与夜行性活动的转换、月光回避等。在与捕食者发生遭遇时,猎物动物的主要反应是:①发出某些信号以阻止捕食者的追捕;②靠近并注视捕食者;③逃逸;④在一定的时间恢复觅食活动。在以往的研究中,对捕食者种类已经有了较多的了解,而对猎物如何判断捕食者丰富度信息、估计风险程度等方面则知之甚少;同时,对捕食风险水平的调控、对多种因素的综合分析也较少涉及。在今后的研究中,还应该考虑研究的尺度问题,因为在不同尺度的环境条件下,猎物动物对于捕食风险的反应可能大相径庭。
    喀斯特地区土壤表层CO2释放通量的影响因素Ⅱ.机制
    徐海, 朴河春
    2004, (2):  73-75. 
    摘要 ( 1301 )   PDF (325KB) ( 351 )  
    贵州喀斯特地区土壤表层CO2释放通量最高和最低分别出现在夏季和冬季。影响土壤表层CO2释放通量的最基本因素是温度和土壤湿度;湿度对土壤表层CO2释放通量的影响在温度大于20℃时特别显著。温度和湿度对土壤表层CO2释放通量的影响主要是借助于冷热交替及干湿循环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向土壤表层CO2释放通量转化来实现的。
    食鱼蝙蝠形态和行为特化研究
    马杰, 梁冰, 张树义, 沈钧贤
    2004, (2):  76-79. 
    摘要 ( 1694 )   PDF (484KB) ( 422 )  
    总结了食鱼蝙蝠种类、分布,及其形态结构、回声定位功能和捕食行为的研究成果。比较食鱼蝙蝠与近水面“拖网式”食虫蝙蝠在形态、回声定位信号及捕食行为方面的异、同,推测食鱼蝙蝠起源于“拖网式”食虫蝙蝠类;体形和回声定位信号的几种特异性是捕食行为进化压力,而环境是决定因素。
    《Nature》有关转基因玉米生态安全争论性报道的回顾
    陈茂, 叶恭银, 胡萃
    2004, (2):  80-85. 
    摘要 ( 1489 )   PDF (639KB) ( 267 )  
    对近年来《Nature》刊登的、并在全球范围内引起转基因玉米生态安全争论的两个事件进行了回顾,一是1999年由Losey等引发的大斑蝶事件,另一是2001年由Quist等引发的转基因渗入墨西哥当地玉米品种事件。同时对其它学者分别就这两个事件进行的更为细致、严密的研究进行了全面的回顾,总结发现:Losey等实验设计没有合理的对照和具体的供试花粉剂量及毒素浓度,而Quist等则因为反向PCR引物设计的不当把从墨西哥当地玉米品种K1、A3中扩增出的产物误认为与转基因玉米品种中的adh1基因同源。可见两个事件在实验设计上均存在一定的缺陷。
    植物内生菌研究进展及其存在的问题
    文才艺, 吴元华, 田秀玲
    2004, (2):  86-91. 
    摘要 ( 1890 )   PDF (626KB) ( 1983 )  
    植物内生菌是一个多样性十分丰富的微生物类群,分布于没有外在感染症状的健康植物组织内,并与宿主植物协同进化,其存在和作用长期以来一直为人们所忽视。随着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宽和研究方法的不断深入,植物内生菌的生态和生理作用及其作为潜在的生防资源和外源基因载体,在农业和医药领域中的巨大应用潜力,已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近10年来国内外植物内生菌研究的概况和最新进展,并对该研究领域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镉与磷、锌、铁、钙等元素的交互作用及其生态学效应
    黄益宗
    2004, (2):  92-97. 
    摘要 ( 1497 )   PDF (672KB) ( 558 )  
    镉是动物和植物的非必需元素,也是毒性最大的重金属之一。环境镉污染对植物、动物和人体均产生毒害作用。镉与许多生命必需营养元素存在着交互影响关系,相互影响着对方的功能发挥。镉污染胁迫可影响动植物和人体对营养元素的吸收,相反补充营养元素可减轻镉的毒害。但是,由于每个元素的性质和功能不一样,因此不同元素与镉的交互作用存在着差异性。镉与营养元素的交互作用研究可为生物镉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专论与综述
    富营养化水体沉积物中磷的释放及其影响因素
    韩沙沙, 温琰茂
    2004, (2):  98-101. 
    摘要 ( 1495 )   PDF (412KB) ( 1179 )  
    综述了富营养化水体沉积物中磷的化学形态、释放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化学形态分为水溶性磷、铝磷、铁磷、钙磷、还原态可溶性磷、闭蓄磷、有机磷等7种,其分布取决于各形态磷的性质。磷释放受7种因素影响,厌氧、高pH或低pH值、高温、扰动、生物活动、底泥与水体含磷量的浓度差值以及钙质沉积物组分等因素均能促进沉积物中磷的释放。
    人为干扰对城市地区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王应刚, 李建梅, 李淑兰, 安世杰
    2004, (2):  102-104. 
    摘要 ( 1442 )   PDF (356KB) ( 378 )  
    人为干扰导致植物多样性下降是当前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尤其在城市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植物多样性降低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性。本文以太原地区为例,着重分析了人为干扰对城市地区植物生境、物种多样性和生长发育等的影响,找出了城市地区植物多样性与人为干扰强度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加强城市地区植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为今后如何进一步开展城市地区植物多样性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在当今的地球环境下看盖阿假说
    沈琪
    2004, (2):  105-108. 
    摘要 ( 1277 )   PDF (415KB) ( 319 )  
    盖阿假说可以分为若干亚学说:影响的、协同进化的、地生理的、最优化的、内稳态的及自然选择的盖阿。前两个亚学说已被普遍接受,而后几个则争议较多。这些争论的根据何在予以述评,并特别指出在当今的环境条件下,正反馈调节机制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另外还分析了此假说与进化论的不一致之处。最后概括了此学说的未来发展方向。大地是人类及所有其他生物的母亲,我们应善待地球。
    试论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类型和评价体系
    袁书琪
    2004, (2):  109-113. 
    摘要 ( 1550 )   PDF (486KB) ( 582 )  
    生态旅游成为世界旅游发展方向。国内外对生态旅游资源基本问题的研究还在深化的过程中。笔者针对我国旅游资源分类和评价新国家标准在长期实践研究中总结经验,提出生态旅游资源的特性,生态旅游资源的分类体系,以及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体系。这些基本问题对于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我国西部地区的旅游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土壤种子库研究综述
    张玲, 李广贺, 张旭
    2004, (2):  114-120. 
    摘要 ( 1509 )   PDF (872KB) ( 646 )  
    土壤种子库是指存在于土壤表面和土壤中全部存活种子的总和。土壤种子库研究是植物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研究土壤种子库是对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一个重要补充,有助于对植被更新和植被演替动态的了解,对于植被重建与恢复具有指导意义,有利于指导我们的生产实践。本文从土壤种子库研究的取样方法、研究内容及进展等方面进行一个较系统的总结,为将来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途径。
    外来种入侵与物种多样性
    黄红娟, 叶万辉
    2004, (2):  121-126. 
    摘要 ( 1374 )   PDF (523KB) ( 527 )  
    在入侵生态学研究方面,物种多样性与生物入侵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当前研究和争论的焦点。自Elton的经典假说提出以来,物种丰富度高的群落比物种贫乏的群落更能抵抗外来种入侵的观点得到广泛接受。一些理论模型和多样性处理实验支持了该假说。但现在越来越多的野外观测和实验研究开始对这一经典假说提出异议,甚至反对。同时,在入侵生态学广泛受到关注的今天,大量的实验研究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本文对Elton经典假说提出以来全球有关物种多样性与生物入侵关系的主要研究及其观点进行了评述,以期为我国有关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农林系统研究进展
    赵兴征, 卢剑波
    2004, (2):  127-132. 
    摘要 ( 1314 )   PDF (494KB) ( 433 )  
    综述了国内外农林系统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农林系统的概念、产生背景和过程及主要的研究方向。从农林系统的结构和分类、农林系统小气候及系统效益评价等3个方面对当前农林系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重点从水分、温度、辐射、光照及人体舒适度等方面分析了农林系统小气候的研究状况;从化感作用和地下部分相互作用两个方面介绍了系统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同时指出农林系统类型较为单一、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基础理论研究相对薄弱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农林系统的研究应进一步加强多学科深层次、实质性的交流与合作,注重科研机构与生产基层的有机联系,加强理论基础研究,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林系统,更好地为生产实践服务。
    研究简报
    大兴安岭北部林区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分析
    段春霞, 胡远满, 李月辉, 布仁仓, 常禹, 郭笃发
    2004, (2):  133-135. 
    摘要 ( 1402 )   PDF (297KB) ( 401 )  
    人为干扰影响着景观格局变化的速率和方向,这在景观格局变化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同时景观格局的变化也对人类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对大兴安岭北部林区的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等一系列景观指数来研究该地区森林景观格局的变化,简要分析了格局变化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兴安岭森林景观中,人为干扰使森林景观短时期内多样性增加、森林的优势度降低;景观向破碎化趋势发展;景观格局的变化对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森林向不可持续方向发展,因此应该进行合理的人类活动使森林可持续发展。
    西南岩溶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的初步研究
    李为, 余龙江, 袁道先, 徐辉碧
    2004, (2):  136-140. 
    摘要 ( 1419 )   PDF (398KB) ( 496 )  
    探讨微生物在岩溶作用中的作用,需要考察土壤微生物在岩溶地区的生态分布和特性。本文对采自中国西南4个不同岩溶地区(重庆金佛山、六盘水米苏嘎、广西弄拉和桂林丫吉村岩溶试验场)生态系统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进行了数量测定,结果表明,微生物的数量和组成与赋予不同地形和植被特征的岩溶生态系统的特性高度相关。本文还分析了马山弄拉和岩溶试验场的优势细菌,并且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显示,固氮菌科细菌在两个岩溶生态系统土壤中都占优势,表明其土壤肥力都在改善。
    沼肥与化肥在大白菜、花椰菜上的应用效果比较研究
    梁称福, 陈正法, 彭廷柏, 陈惠萍, 李文祥
    2004, (2):  141-145. 
    摘要 ( 1461 )   PDF (394KB) ( 364 )  
    以大白菜、花椰菜为试材,研究了沼肥、化肥两种肥料在高量、中量、低量3个施用水平下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从株高指标上看,大白菜施沼肥以低量为佳,花椰菜以高量为好;从开展度指标上看,大白菜、花椰菜施沼肥均以低量为好;从单球净重上看,两种蔬菜均以施沼肥中量利于提高单球净重;从提高净菜率来看,大白菜以沼肥中量处理为好,花椰菜以沼肥高量处理为佳;从两种蔬菜的产量来看,施沼肥处理均显著高于施化肥处理,其中沼肥高量与沼肥中量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而它们与沼肥低量处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大白菜中的总糖含量以沼肥低量处理为最高,而花椰菜则以沼肥中量处理最高;两种蔬菜中的Vc含量均以化肥高量处理为最高;从两种蔬菜收获时霜霉病的发病情况来看,均以沼肥中量处理发病最轻。施用沼肥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利于大白菜、花椰菜对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吸收,从而致使土壤中营养元素的积累量减少。
    技术与方法
    DNA分析技术及其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邹春静, 韩文卿, 盛晓峰, 徐文铎
    2004, (2):  146-151. 
    摘要 ( 1445 )   PDF (807KB) ( 358 )  
    从DNA/DNA杂交、RFLP分析、DNA的限制酶图谱和核苷酸序列分析、PCR技术、DNA指纹技术、RAPD分析等六个方面详细描述DNA分析技术在植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并讨论了DNA分析技术与植物系统学的关系。
    定量遥感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基础应用
    王军邦, 牛铮, 胡秉民, 王长耀, 王政权
    2004, (2):  152-157. 
    摘要 ( 1620 )   PDF (533KB) ( 537 )  
    生态学问题,特别是近来兴起的全球变化问题,是存在于不同时空尺度的生物与环境互作的格局和动态变化,对它的研究需要较大时空尺度的数据支撑,因此不同时空分辩率的遥感影象图就成为了这一重要的数据源。从遥感的功能出发,介绍了遥感应用于植被覆盖分类、生态系统参数提取及生态系统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研究情况,试图为生态学研究提供应用遥感的思路,为进一步应用遥感解决生态学问题提供基础。
    生态建设与经验
    大别山区谷底平原生态系统的特征及社会发展中的若干问题
    沈显生
    2004, (2):  158-160. 
    摘要 ( 1228 )   PDF (206KB) ( 358 )  
    分析了大别山区谷底平原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探讨了该区在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水土流失、环境污染、耕地浪费和生物多样性单调等若干问题。建议通过适当外迁部分人口,发展现代有机农业,依靠科学技术,走农业综合化之路,以真正实现大别山区谷底平原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