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生态学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04年 第23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2004-08-10
    研究报告
    雪峰山西南支脉丘陵山地森林植物群落类型及结构特征研究
    袁穗波, 佘济云, 付绍春, 李锡泉, 林柏
    2004, (4):  1-6. 
    摘要 ( 1579 )   PDF (259KB) ( 386 )  
    为了弄清雪峰山西南支脉丘陵山地生态系统的结构、类型及其特性,研究了26个典型森林群落的结构及组成特点。区域内共有植物162科405属759种,主要为热带分布及亚热带分布,其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具有明显的过渡与交汇特征,与其联系最为广泛的是滇、黔、桂区,同时与华中、华南、华东区的联系亦非常密切。从生活型来看,高位芽占的比例最大,中高位芽植物和小高位芽植物为区域内群落乔层的主要组成种类。在层片结构上,森林植物群落除暖性灌丛外,都具有乔木层层片、灌木层层片、草本层层片和苔藓地被层层片,常绿阔叶中高位芽层片为乔木层主要层片,并多构成群落的建群层片。26个群落可分为7个植被类型,分别处于群落的4个演替阶段。这些群落分别具有保护原有结构功能和研究天然林恢复规律的价值。群落中的主要种类,乔木层有黔桂润楠、甜槠、枫香、青冈栎,灌木层有杜茎山、木、羊角杜鹃.
    沙区生态系统恢复演变过程中固沙植物种间生态位关系变化的研究
    徐彩琳, 李自珍
    2004, (4):  7-12. 
    摘要 ( 1294 )   PDF (1264KB) ( 389 )  
    以演变时间为生态位维,通过分析物种的生态位体积和生态位重叠,研究了荒漠生态系统恢复演变过程中固沙植物种间生态位关系的变化,同时也探讨了物种更替的生态学机制。这一研究对于实现沙区固沙植物群落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天童国家森林公园若干树种叶水平上养分利用效率的研究
    王希华, 黄建军, 闫恩荣
    2004, (4):  13-16. 
    摘要 ( 1459 )   PDF (467KB) ( 294 )  
    养分利用效率是养分循环研究中一个极为有用的概念,它反映了植物对养分的利用状况。为揭示不同生活型植物的营养策略,本文以天童国家森林公园若干种植物为研究材料,探讨不同植物的NUE大小以及不同生活型植物NUE差异。结果表明,常绿植物的NUEN与NUEP呈显著正相关,落叶植物的NUEN与NUEP相关性不显著;若对所有植物进行统计,则NUEN与NUEP呈显著正相关。同时,不同生活型植物的N营养分利用效率有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针叶树>常绿阔叶树>落叶树。最后,作者认为在生产力最低的地方,植物的NUE最高,说明养分供应缺乏时,这些植物能更有效地利用所获得的养分来创造出更高的生物量.
    川西亚高山白桦林穿透雨和茎流特征观测研究
    巩合德, 王开运, 杨万勤, 王乾, 张远彬
    2004, (4):  17-20. 
    摘要 ( 1584 )   PDF (218KB) ( 309 )  
    观测了川西亚高山白桦次生林一个生长季节内的穿透雨和茎流的特征。结果表明,幂函数方程能较好地拟合林冠截留量、茎流量与总降雨量之间的关系,而线性方程能较好地拟合穿透雨量和总降雨量之间的关系;平均林冠截留量占总降雨量的18.9%,穿透雨量占总降雨量的80.9%,茎流量占总降雨量的0.3%。
    塔里木河下游植物群落的物种数量变化与生态系统动态研究
    张宏锋, 陈亚宁, 陈亚鹏, 李卫红
    2004, (4):  21-24. 
    摘要 ( 1635 )   PDF (329KB) ( 428 )  
    物种多样性是指物种及其集合体的生物学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研究的核心是物种的数量变化和物种的生物学多样性程度。本文根据野外采集的数据,运用Simpson指数、McIntosh指数以及Margalef指数,对塔里木河下游英苏、阿布达勒、喀尔达依、阿拉干、依干不及麻等地区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分别进行了计算,并根据计算得到的生物多样性指数探讨了干旱区退化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以及在干旱区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塔里木河下游从英苏至依干不及麻,Simpson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82~0.26,McIntosh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60~0.18,Margalef丰富度指数的变化范围为1.47~0.38,物种数的变化范围是9~2。分析表明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系统退化十分严重,并据此讨论了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系统退化的特征、演替动态及稳定性.
    樟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素贮量与分布研究
    雷丕锋, 项文化, 田大伦, 方晰
    2004, (4):  25-30. 
    摘要 ( 1617 )   PDF (851KB) ( 523 )  
    对18年生樟树人工林生物量、碳素含量、贮量及其空间分布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樟树各器官的碳素含量为42.12%~55.42%,排列顺序为树叶>树枝>树根>树干>树皮。林冠上层与下层叶的碳素含量比中层叶的碳素含量低,但差别不大;下层枝条碳素含量明显比上、中层枝条高。灌木层植物的碳素含量平均为51.30%,草本植物为48.90%,死地被物层为40.89%。土壤的碳素含量为1.25%,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各层次土壤碳素含量逐渐减少。樟树林生态系统总的碳贮量为200.44×103kgC·hm-2,其中乔木层为45.01×103kgC·hm-2,占整个生态系统总贮量的2245%,灌木层为2.29×103kgC·hm-2,占1.14%,草本层为1.09×103kg·C·hm-2,占0.55%,死地被物层为5.08×103kg·C·hm-2,占2.54%,林地土壤(0~1m)的碳贮量为146.97×103kg·C·hm-2,占73.32%。樟树各器官的碳素贮量与其生物量成正比例关系,树干的生物量最大,其碳贮量也最高,占乔木层碳贮量的40.06%。樟树碳贮量的垂直分布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在8~10m区段出现明显增加的现象。樟树林年净生产力为9.55×103kg·hm-2·a-1,碳的年净固定量为4.98×·C·hm-2·a-1。这些数据为进一步研究樟树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其碳汇功能提供基础数据。
    紫金山风景林保护区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王磊, 倪键忠, 刘茂松, 郑阿宝, 王国洪, 程小义
    2004, (4):  31-36. 
    摘要 ( 1473 )   PDF (342KB) ( 291 )  
    根据紫金山1975、1988、2002三个年度的森林二类调查资料,在ARCGIS支持下,对紫金山风景林保护区景观格局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30年来,保护区植被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总体表现为针叶林向针阔混交林,进而向落叶阔叶林的演替。期间,针叶林占保护区的面积比例由38.9%下降为9.7%,阔叶林则由12.0%上升至48.6%。各景观要素中转移为其它类型概率较小的是水体、苗圃,而最高的是未成林地,接近100%的转移。在保护区中最易发生变化的地类主要分布在人为干扰比较强烈或者人为活动较少而自然条件较好的区域。1975~2002年,保护区的景观多样性指数由1.574下降至1.462,而优势度由0.630升高至0.735,景观破碎度略有增加(0.781~0.795),森林覆盖率从1963年的51.2%上升到2002年的70.2%,景观总形状系数则相对稳定,但各类景观要素有不同的变化规律。其中针叶林随着嵌块平均面积的减小,破碎度的不断增加,形状系数持续变小,而阔叶林则嵌块体平均面积不断增加,破碎度减少,形状系数持续增加。据Malkov链模型预测,至2016年,阔叶林面积将达保护区总面积的55.23%,森林覆被率将上升至74.09%。
    玉米连作、迎茬和轮作对田间杂草群落的影响
    许艳丽, 李春杰, 李兆林
    2004, (4):  37-40. 
    摘要 ( 1602 )   PDF (359KB) ( 510 )  
    采用定位试验方法研究了北方旱作玉米长期(10~12年)连作、米豆米迎茬和豆麦米轮作条件下玉米田杂草群落变化。结果表明,3种茬口杂草密度以米豆米迎茬最小,杂草密度在不同年际间存在着差异,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使连作区一些杂草种类增加,同时也有些杂草种类减少,但这种差别主要是在双子叶杂草之间,单子叶杂草种类没有变化,如连作12年较连作10年杂草增加了牛繁缕,减少了鸡眼草。2年调查结果可知,连作、迎茬和轮作3个茬口相比,米豆米迎茬较连作和轮作杂草种类发生的少.
    水稻移栽密度和早期水管理对无芒稗生态控制效果的影响
    徐正浩, 王一平, 余柳青, A. Martin Mortimer
    2004, (4):  41-43. 
    摘要 ( 1660 )   PDF (173KB) ( 290 )  
    在50株·m-2无芒稗的干扰下,杂交水稻Ⅱ优2070移栽密度19.8cm×26.4cm处理对无芒稗的生态控制效果显著高于较稀密度的19.8cm×46.2cm,无芒稗颖果减少71%。移栽密度19.8cm×26.4cm保证了较高的水稻有效穗和千粒重,比移栽密度19.8cm×46.2cm的水稻增产13.3%。早期深水灌溉能有效控制萌芽期的无芒稗,但不能防治3叶龄的无芒稗.
    农田土壤枯枝落叶分解代谢的灰色分析
    苏永春, 勾影波, 韩曜平, 卢祥云
    2004, (4):  44-46. 
    摘要 ( 1314 )   PDF (279KB) ( 373 )  
    研究了农田土壤枯枝落叶分解代谢过程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田土壤枯枝落叶分解速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分解速率的高峰值主要是在7,8月份。通过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影响土壤枯枝落叶分解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弹尾类动物、线虫类动物、无机磷转化作用和土壤含水量。建立了灰色数学模型.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
    崔丽娟
    2004, (4):  47-51. 
    摘要 ( 4464 )   PDF (488KB) ( 1041 )  
    鄱阳湖湿地是永久性淡水湖泊,湿地水位随季节性洪枯水位而变化,而周期性地显露或淹没,这种变化直接影响鄱阳湖湿地的效益,包括湿地用途、湿地生态功能、湿地属性。评估这些效益的方法有直接市场评价法,揭示偏好与替代品市场法,陈述偏好法。本文着重分析鄱阳湖湿地的主导服务功能,并对涵养水源功能、洪水调蓄功能、保护土壤功能、固定CO2功能、释放O2功能、污染物降解功能、生物栖息地功能进行了价值的货币化评价研究,得到鄱阳湖湿地主导服务功能的总价值为3.627×1010元。其中调蓄洪水功能最大,占总服务功能价值的43.98%;其次是降解污染功能,占总服务功能价值的38.49%。
    广州地区冬季鱼塘水温特征及其预测预报
    杜尧东, 刘锦銮, 何健, 毛慧琴, 陈新光
    2004, (4):  52-56. 
    摘要 ( 1509 )   PDF (244KB) ( 350 )  
    冬季水温对耐寒性较差的热带、亚热带鱼类的安全越冬有重要影响。本文根据鱼塘水温和附近气象站气温观测资料,研究了广州地区冬季鱼塘水温特征及其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与气温相比,鱼塘水温日振幅较小,日最高温度出现时间滞后,这种特征在逐时温度和日平均温度上表现得都非常明显;晴天条件下水温的日变化远大于阴天;随水层深度的增加,水温日振幅逐渐减小,位相滞后也愈加明显。水温与气温的交叉相关分析表明,水温与当日、前一日、前二日、前三日的气温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与前四日、前五日的关系已不明显。利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以气温为自变量的各水层水温预报模型。各模型的回归效果都达到了显著水平,平均绝对误差均在0.5℃以内,平均相对误差均在10%以内,具有较高的精度,可用于冬季鱼塘水温的预报。
    衡阳盆地土壤动物多样性研究
    朱巽, 袁金荣, 林仲桂, 朱雅安
    2004, (4):  57-60. 
    摘要 ( 1379 )   PDF (215KB) ( 288 )  
    对衡阳盆地紫色页岩土壤9种生境中的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研究,共获得土壤动物3585只,隶属于4门8纲39目,其中线虫类、蜱螨类为优势类群,占总捕量的50.24%;常见类群12类,占总捕量的44.01%。从土壤动物水平分布上看,9种生境相似程度较大,其中尤以芦竹林和桃树林、阔叶林和桉树林、芦竹林和桉树林之间相似程度更突出。从土壤动物垂直分布上看,9种生境中只有桃树林、柑桔林垂直分布较为明显,而各种生境中土壤动物具有明显的表聚性。芦竹林、柑桔林、桉树林、菜地、阔叶林和桃树林6种生境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及均匀度呈基本一致的趋势,且各生境间差别不大.
    北草蜥几种消化酶活力比较
    孙建礼, 张永普, 贾守菊
    2004, (4):  61-64. 
    摘要 ( 1344 )   PDF (219KB) ( 377 )  
    应用酶学分析法测定了越冬后北草蜥胃、肠组织中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的活力。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性别的北草蜥同一组织中消化酶活力有显著差异;不同地理种群的北草蜥同一组织中消化酶活力有显著差异;不同消化酶在北草蜥同一组织中的活力有显著差异;在北草蜥不同的组织中同一消化酶的活力有显著差异。说明北草蜥消化酶的活力与年龄、性别、部位和地理环境等因素有关,受食物组成、能量需求和遗传等因素的影响,产生了不同的酶活力和分布。这也说明生物长期适应环境,形成了不同的代谢水平.
    长期不同施肥对石灰性土壤微生物磷及磷酸酶的影响
    谢林花, 吕家珑, 张一平
    2004, (4):  65-68. 
    摘要 ( 1514 )   PDF (594KB) ( 546 )  
    采用氯仿熏蒸提取法和磷酸苯二钠比色法分别测定了长期土壤培肥定位试验地所设置的不施肥、单施化肥、玉米秸秆(低、中、高量)+化肥、厩肥+化肥以及休闲(低量秸秆+化肥)处理土壤微生物磷和磷酸酶活性。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均不同程度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磷;除休闲处理外,各施肥处理也不同程度提高了磷酸酶活性,这有利于为作物生长创造一种良好的土壤条件。石灰性土壤微生物磷与土壤全磷、速效磷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表明要改善石灰性土壤P利用率低的状况,提高土壤微生物磷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生物学途径.
    污水排放对白骨壤凋落叶的影响
    陈桂珠, 陈桂葵
    2004, (4):  69-71. 
    摘要 ( 1389 )   PDF (168KB) ( 228 )  
    一年中白骨壤各处理组凋落叶总生物量大小顺序为FW>NW>CL>TW;白骨壤各污水处理组凋落叶含N量和含P量均比对照组稍高,随污水浓度的上升含N量和含P量呈上升趋势;一年中白骨壤植物凋落叶N、P、Zn的含量的多少顺序都为:FW>NW≈TW>CL,Cd、Ni、Pb的含量的多少顺序为FW>TW>NW>CL,各处理组凋落叶重金属的含量都以FW最高;各处理组植株元素年归还率平为:N 19.1%,P 21.3%,Cd 21.2%,Ni 21.4%,Pb 23.3%,Zn 31.5%,归还量均较低。
    三江平原典型环型湿地土壤-植被-动物系统的结构及功能研究
    杨青, 刘吉平, 吕宪国, 李兆富, 王毅勇
    2004, (4):  72-77. 
    摘要 ( 1529 )   PDF (572KB) ( 433 )  
    环型湿地是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的主要景观类型之一。由于微地貌的变化,形成了相应的高势能区和低势能区。随着势能的变化,形成了不同的水热分布带,因而也产生了不同的土壤、植物、动物的环型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的特点。在水平结构上,环型湿地由中心向外缘,地势由低到高,水分由多渐少,温度由低到高分布。因此,也带来了土壤和动植物的变化,土壤由泥炭土向沼泽土和白浆土过渡;植物由沉水的小狸藻向浮水的漂筏苔草、挺水的大穗苔草睡菜群丛、毛果苔草-狭叶甜茅群丛、小叶章-沼柳-越菊柳以及外缘分布的蒙古栎白桦岛状林发展。动物的水平结构也就有相应的变化。环型湿地每个水平分布带又都具有各自不同的垂直结构。环型湿地的特殊结构,使其有着巨大的储水功能和调节温度的功能。即使在高温干旱的季节,由于湿地表面的须根层有隔离的空间,阻止了温度的传导,减少了下层水的蒸发,在下层的泥炭中仍有大量的水分保持。同时,这里也是一个太阳能储存库和遗传基因库。深入了解环型湿地的结构与功能,对研究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其保护湿地,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尔夫球场不同功能区草地蛴螬虫口密度及迁移动态研究
    马宗仁, 常向前
    2004, (4):  78-83. 
    摘要 ( 1671 )   PDF (613KB) ( 427 )  
    对亚热带地区3家高尔夫球场不同功能区草地蛴螬虫口密度及迁移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家球场球道和果岭区草地蛴螬虫口密度及迁移动态明显受干湿季节、地形(区域)及养护水平的影响。雨季高地形(长草高地和短草高地)蛴螬虫口密度是旱季同地形蛴螬虫口密度近1倍,是雨季凹地形蛴螬虫口密度近数倍,而雨季凹地形(长草凹地和短草凹地)虫口密度则与此相反;旱季和雨季高水平养护区(短草高地和短草凹地)蛴螬虫口密度分别略高于粗养护区(长草高地和长草凹地);果岭蛴螬虫口密度变化除Ⅰ区、Ⅱ区与球道区(长草高地和短草高地)相似外,Ⅲ区、Ⅳ区变化不明显,而且蛴螬数量很少。Ⅰ区、Ⅱ区占整个果岭区蛴螬总密度约90%;果岭4区之间发生一定程度的蛴螬迁移,但局限在相邻区内,3天内2家球场迁移率平均为41.09%,相隔区迁移率为0,蛴螬迁移能被隔离措施完全阻隔;漆标记和隔离试验表明,4区蛴螬虫口密度显著性差异是果岭外部蛴螬迁入的结果;旱季球道区蛴螬主要分布于地下较深土壤中(5~11cm),雨季向地表位移(2~5cm),其中长草高地和短草高地年均入土较深,长草凹地和短草凹地入土较浅;果岭区蛴螬年均入土深度为球道区的一半左右,周年在0.3~7cm之间土层活动,9~10月接近地表活动(0.3~1cm).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的建设与发展
    王兵, 崔向慧, 杨锋伟
    2004, (4):  84-91. 
    摘要 ( 1861 )   PDF (592KB) ( 702 )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CFERN)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是国家林业局科技司直接领导和管辖的进行长期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的大型生态学研究网络。它包含分布于不同气候带的15个生态站,其中6个国家级生态站,网络的覆盖面完整,基本具备了由北向南以热量驱动和由东向西以水分驱动的生态梯度十字网。网络管理中心负责协调各台站之间的联系、网络通讯的出版发行以及制定各种学术研究活动计划。
    博士论坛
    遥感技术支持下的植被生产力与生物量研究进展
    戴小华, 余世孝
    2004, (4):  92-98. 
    摘要 ( 4217 )   PDF (715KB) ( 599 )  
    目前广泛应用于植被生产力与生物量估算的遥感模型主要有经验模型、物理模型、半经验模型和综合模型,它们的应用受到诸如大气、背景、地形、植被覆盖率与结构等因素的影响。遥感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它技术的应用,包括热红外、微波和激光遥感仪器以及多角度、高光谱和高分辨率技术等,正逐步消除或降低影响因素,进一步提高植被生产力与生物量估算的范围和精度.
    农业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与可持续利用对策探讨
    章家恩, 饶卫民
    2004, (4):  99-102. 
    摘要 ( 1676 )   PDF (410KB) ( 445 )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当今生态学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农业生态系统作为一类特殊的人工-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它不仅具有高效的、直接的产品生产功能,而且还具有环境服务功能、旅游服务功能以及文化教育与美学功能等。因此,需要加强农业生态资源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加强生态农业与生态农村建设,开展农业生态服务价值评估与生态补偿工作,同时要大力开发农业的生态旅游功能和文化教育功能.
    珊瑚礁生态保护与管理研究
    王丽荣, 赵焕庭
    2004, (4):  103-108. 
    摘要 ( 1316 )   PDF (458KB) ( 321 )  
    珊瑚礁以其极高的生物多样性和生物生产力以及优美的自然景观,为人们提供了生活需要和游乐的资源,但同时也受到过度利用的破坏,尤其是近年来显得更为严重,因而珊瑚礁的生态保护与管理成为近20年来倍受关注的问题。本文回顾了国内外珊瑚礁生态保护和管理的一些研究成果,通过自然和社会经济调查,并根据保护、研究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将雷州半岛灯楼角珊瑚礁保护区划分为野生区,保护区、季节性封闭区和一般使用区,并强调公众参与、社区组织和领导组成、教育和培训、资源管理等为保护和管理中的措施.
    应用遥感技术评价植被生化物质含量的研究进展
    丁圣彦, 李昊民, 钱乐祥
    2004, (4):  109-117. 
    摘要 ( 1495 )   PDF (1001KB) ( 445 )  
    植物叶片中的各种生化物质(包括叶绿素、叶黄素、类胡萝卜素等色素,N、P、K等营养物质,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蛋白质、淀粉、糖和油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为进一步理解生态系统功能,必须对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这些参数进行调查。遥感技术为获取多时相、大范围数据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在地表植被生化特征测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相继推出了机载和星载高光谱传感器,高光谱遥感技术为植被生化物质的遥感开辟了新局面。本文从植被光谱特征出发,总结了目前生化参数遥感中的植被指数、导数光谱、红边位移分析和连续统去除等基本光谱处理方法,重点介绍了统计回归模型和光学-几何模型在植被生化物质含量遥测中的应用。对现有利用遥感技术研究植被生化物质含量的研究进行了综合评述,并讨论了其局限性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持久性有毒物污染底泥修复技术进展
    籍国东, 倪晋仁, 孙铁珩
    2004, (4):  118-121. 
    摘要 ( 1901 )   PDF (489KB) ( 766 )  
    评述了底泥中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的危害。在分析持久性有毒污染物污染底泥修复技术现状及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指出浅水湖泊持久性有毒污染物污染底泥修复的发展方向是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水库、深水湖泊等持久性有毒物污染底泥修复的发展趋势为物理化学-生物协同修复,修复目标是在环保疏浚、生态清淤的基础上,实现持久性有毒污染物污染底泥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置.
    专论与综述
    苔藓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现状
    张晗, 沙伟, 高永超
    2004, (4):  122-126. 
    摘要 ( 1420 )   PDF (622KB) ( 525 )  
    苔藓植物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本文分别从形态学、细胞学、生化水平和分子水平阐述其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现状。
    产业生态学的新思路
    彭少麟, 陆宏芳
    2004, (4):  127-130. 
    摘要 ( 1306 )   PDF (402KB) ( 359 )  
    分析扩展了产业生态学的概念。新扩展的产业生态学概念在产业生态学原有闭路循环原则的基础上,扩展出了本土性、经济性和开放性等基本原则。结合芬兰吉瓦斯克拉产业系统进行了实证分析,展望了完善的产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亚洲象与竹/蕉分布隔离的生态效果及其保护对策探讨
    许再富
    2004, (4):  131-134. 
    摘要 ( 1287 )   PDF (521KB) ( 652 )  
    把分布在滇南的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内的亚洲象频繁出走,毁坏农作物、伤害人畜的原因与自然保护区片断化以及它们与其重要采食植物黄竹、野芭蕉等分布的隔离联系起来探讨,由此提出了对亚洲象保护的一些措施。由于亚洲象在西双版纳几乎没有天敌,而且也得到较好的保护,其群居自1976年以来,由101头发展至约250头,自然保护区片断化和食物匮缺成为亚洲象走出自然保护区的重要原因。相反,在没有亚洲象控制的地区,黄竹和野芭蕉等以其高效的繁殖能力以及耐火烧的特性而在一些刀耕火种的弃荒地和退化生态系统迅速发展,成为以它们各自为优势的群落(丛),大幅度地降低了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根分泌物在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中的作用
    郜红建, 蒋新, 常江, 王代长, 赵振华, 卞永荣
    2004, (4):  135-139. 
    摘要 ( 1396 )   PDF (542KB) ( 660 )  
    对根分泌物在植物根际微生态环境中,通过土壤植物微生物系统协同作用高效修复重金属和有机污染土壤的环境过程与机理进行了综述。根分泌物在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活化污染区重金属元素,使固定态转化为植物可吸收态,大大提高了重金属的植物有效性,通过植物的超积累作用,降低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含量;此外,根分泌物也可以和重金属形成稳定的螯合体,降低他们在土壤中的移动性,起到固定和钝化作用。对于有机污染物,根分泌物一方面为根际的微生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能源,使植物根际的微生物数量和代谢活力比非根际区高,增强了微生物对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能力;另一方面植物根分泌到根际的酶系统可直接参与有机污染物降解的生化过程,提高降解效率。并对此领域今后研究工作的方向做了探讨.
    水体污染物“三致”0效应的生物监测研究进展
    郑相宇, 张太平, 刘志强, 潘伟斌
    2004, (4):  140-145. 
    摘要 ( 1748 )   PDF (270KB) ( 452 )  
    由于大量且多种多样化学物质进入到水环境中,使得水体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致突变性、致癌性、致畸性。传统分析技术与综合指标不能客观、及时反映水的这种特性。而短期生物试验以其具有快速的、综合的响应水中这方面变化的特点,越来越受到重视与应用。本文主要论述与评价“三致”物作用机理以及几种常用短期生物试验(Ames试验、微核试验、非程序DNA合成、SOS显色试验、姊妹单体交换测定、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并分类评述了可用于此领域的生物材料的来源、特性,便于同类科研工作参考.
    我国湿地评价研究综述
    杨波
    2004, (4):  146-149. 
    摘要 ( 1354 )   PDF (350KB) ( 796 )  
    湿地评价研究已成为新世纪湿地科学前沿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随着对湿地认识的不断深入,我国湿地评价研究内容不断丰富,研究水平提高幅度较大,研究方法由过去仅局限于湿地特征描述的定性评价,发展到湿地价值评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湿地环境影响评价以及湿地生态风险评价等方面,3S技术和数学方法在湿地评价研究中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今后我国湿地评价研究应侧重于湿地评价理论、湿地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湿地对比评价研究、退化湿地评价研究、湿地与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新技术和新方法应用等方面.
    景观生态分类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李振鹏, 刘黎明, 张虹波, 帅文波
    2004, (4):  150-156. 
    摘要 ( 1440 )   PDF (701KB) ( 542 )  
    景观生态分类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开展景观评价、规划与管理等工作的基础,对实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国内外在景观生态分类的理论和方法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了论述、分析和讨论,总结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并进一步指出了今后景观生态分类研究的重点和发展趋势.
    植物竞争研究综述
    杜峰, 梁宗锁, 胡莉娟
    2004, (4):  157-163. 
    摘要 ( 1466 )   PDF (758KB) ( 956 )  
    概述了竞争的概念、理论(包括最大生长率理论、最小资源需求理论和资源动态两阶段说)、特性(主要有竞争不对称性和环境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竞争与群落组成、结构和动态的关系。并对近几十年来生态学上关于植物竞争的争论焦点作了论述,即竞争对个体生长、繁殖和存活及群落演替的相对重要性,主要介绍了Grime、Newman&Tilman和Deborah&Ariel的3种观点,其中Grime认为竞争不重要,相反Newman&Tilman认为竞争比较重要,Deborah&Ariel则提出了资源动态两阶段说,认为竞争重要与否取决于两个条件:一为植物对土壤资源的吸收利用与非生物因素两者分别在多大程度上决定了资源可利用性的渐次降低;二为资源正波动期因竞争引起的生长量减少在多大程度上决定了资源负波动期个体的存活率.
    研究简报
    河北省临城小天池森林区被子植物区系
    李瑞国, 李海燕
    2004, (4):  164-167. 
    摘要 ( 1451 )   PDF (200KB) ( 441 )  
    河北省临城小天池森林区属华北植物分布区,有被子植物88科、301属、555种(包括14变种)。含10种以上的优势科有14科、305种。表征科有7科,中国特有属5属6种;河北特有植物7种。该植物区系的组成和地理成分分析表明,被子植物主要以北温带成分为主(共计有98属、221种,占总属数的37.69%、总种数的46.92%);其次是旧大陆温带和泛热带成分。数据说明小天池被子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
    黄连山自然保护区非人灵长类现状和生存威胁因素
    向左甫, 霍晟, 马晓峰, 马世来
    2004, (4):  168-171. 
    摘要 ( 4175 )   PDF (589KB) ( 378 )  
    介绍了黄连山自然保护区非人灵长类的现状。利用现有统计资料中隐含的生态信息对自然保护区中的非人灵长类的生存威胁因素作了分析。农村人口与农民收入、粮食面积、粮食产量、茶叶产量、水果产量和紫胶产量呈正相关;农民收入与粮食产量、茶叶产量、水果产量、紫胶产量和橡胶面积呈正相关。农村人口、农业发展和偷猎行为是保护区非人灵长类的威胁因素;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加强保护区管理是改善非人灵长类现状的关键.
    芋对斜纹夜蛾的诱集作用
    吴才君, 范淑英, 蒋育华, 姚海华, 张安波
    2004, (4):  172-174. 
    摘要 ( 1674 )   PDF (191KB) ( 416 )  
    用4个芋头品种在菜田进行斜纹夜蛾(SpodopteralituraFabricius.)诱集试验,结果表明,香梗芋和槟榔芋诱集虫卵、幼虫效果最好,其它芋品种亦有一定的诱集效果;芋头与其它蔬菜种植面积比例为1∶9、1∶3和1∶1时,以1∶9的综合防治效果最佳。
    技术与方法
    小型城市湖泊生态系统预警技术——以武汉市汉阳地区为例
    郭怀成, 刘永, 戴永立
    2004, (4):  175-178. 
    摘要 ( 1383 )   PDF (423KB) ( 416 )  
    城市湖泊正面临着水体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的双重压力,对湖泊生态系统的状态进行预警是判定湖泊演化趋势以及制定相应控制对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本文以武汉市汉阳地区的6个小型城市湖泊为例,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从水生生态系统、湖滨生态系统和入湖沟渠生态系统3方面入手,结合生物监测、生物标志物技术,综合考虑水文、水质和生态系统以及污染物扩散等因素,设计出汉阳地区湖泊生态系统的预警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主要分5步:湖泊生态系统现状调研、生物标志物和关键指示因子确定、水质-生态系统模拟、系统输出和灵敏度检验以及生态系统状态预警及对策、措施.
    羊草草原地上生物量的预测
    刘正恩, 王昱生, 潘介正, 葛剑平
    2004, (4):  179-183. 
    摘要 ( 1524 )   PDF (431KB) ( 429 )  
    采用数量化理论对羊草草原地上生物量进行了预测,建立了2个数学预测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地上生物量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性显著,地上生物量的鲜重和干重的复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0.97和0.95。在影响羊草草原地上生物量的生态因素和植被特征因素中,按其对生物量形成的贡献大小(以得分范围衡量),贡献最大的为测定生物量时前一个月的降雨量,其次为土壤全氮含量,再次为测定生物量时前一个月≥10℃的积温,小于这三个生态因子影响大小的因素依次为草群总盖度、草群平均高度和羊草种群生长状况。所建模型不但包含了生态因素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而且也包含了植被特征因素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为准确预测草地生物量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应用固相微萃取技术分析番茄与天竺葵活体植株的挥发物
    魏明, 邓晓军, 胡文利, 魏洪义, 杜家纬
    2004, (4):  184-187. 
    摘要 ( 1437 )   PDF (502KB) ( 452 )  
    应用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和自行设计的挥发物收集装置对番茄和天竺葵的活体植株所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BVOCs)进行了色谱分析。鉴定出番茄植株挥发物主要组成物质为α蒎烯、α萜品烯、水芹烯和桧烯等,天竺葵挥发物主要组成物质为α-蒎烯、莰烯、β-蒎烯、β-香叶烯、苎烯、石竹烯和α-葎草烯等。而作为对照的常规通气吸附法则由于背景噪声复杂而未能有效鉴别出这两种植物活体植株的挥发物组成。实验表明,本研究中建立的技术和装置能直接检测芳香植物活体所释放的挥发物的成分,并具有操作简便,无有机溶剂,重复性好等优点,适用于活体植物挥发性次生代谢物的相关研究.
    生态旅游
    区域农业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郭彩玲
    2004, (4):  188-191. 
    摘要 ( 1382 )   PDF (755KB) ( 532 )  
    农业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式,也是一种新型旅游活动项目,是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上有机地附加了生态旅游观光功能的交叉性产业,是当今旅游新需求的必然产物。本文在分析陕西农业生态旅游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旅游者需求心理、市场需求等方面分析研究了陕西省农业生态旅游巨大的市场潜力,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及可持续发展模式。对区域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和参考价值.
    学术讨论与建议
    未来气候变化对四川盆地生命地带的影响模拟
    胥晓, 苏智先, 杨奠安
    2004, (4):  192-196. 
    摘要 ( 1414 )   PDF (282KB) ( 267 )  
    根据未来气候变化的趋势,利用生态信息系统(EIS)技术,采用修正后的Holdridge生命地带模型,并结合海拔因素,模拟了四川盆地在未来气候5种水热条件下可能出现的生命地带类型。结果表明,随着未来全球气温的升高,四川盆地内森林地带总分布面积将增加,高山草甸或冻原地带分布面积将减少,亚热带荒漠地带将出现,整个生命地带的分布将会沿东南至西北方向发生类型和地界的推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