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彭亚敏, 武均, 蔡立群, 齐鹏, 张仁陟, 罗珠珠. 免耕及秸秆覆盖对春小麦-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1, 40(4): 1062-1072. |
[2] |
董廷发. 不同海拔云南松林土壤养分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J]. 生态学杂志, 2021, 40(3): 672-679. |
[3] |
王桔红,陈文,张燕芳,李云,史生晶,郑佳玉,陈燕霞.
不同入侵程度的微甘菊及本土种豨莶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与营养策略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6): 1994-2003. |
[4] |
李仁杰, 杨立琼, 庄杰, 石亚楠, 陈希娟. 有机质和团聚体对双酚A迁移行为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12): 4148-4156. |
[5] |
刘俊雁,董廷发.
云南松形态和叶片碳氮磷化学计量及其海拔变化特征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1): 139-145. |
[6] |
朱源山,王义东,郭长城,尚云涛,薛冬梅,李军,王中良.
天津盐碱化沼泽湿地开垦对土壤团聚体有机与无机碳含量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1): 206-216. |
[7] |
张雨鉴,宋娅丽,王克勤.
滇中亚高山森林乔木层各器官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6): 1669-1678. |
[8] |
宋莉群,王义东,李冬初,张会民,娄翼来,窦渤凯,尚云涛,王中良.
长期退耕对红壤团聚体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6): 1707-1715. |
[9] |
叶思源,陈展,曹吉鑫,尚鹤.
模拟酸雨和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对马尾松土壤养分、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4): 1141-1148. |
[10] |
张倩,韩贵琳,柳满,阳昆桦,刘强.
贵州普定喀斯特关键带土壤磷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2): 321-328. |
[11] |
郭鑫炜1,2,李志远1,2,秦胜金1,2,周永斌1,2,魏亚伟1,2*.
林农复合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及微生物生物量碳分配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7, 36(11): 3036-3042. |
[12] |
杨宁1,2,邹冬生2*,付美云1,杨满元1,林仲桂1.
紫色土丘陵坡地恢复中土壤团聚体特征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J]. 生态学杂志, 2016, 35(9): 2361-2368. |
[13] |
王艳丹1,杨常亮1,薛慧2,李世玉1*,刘彬1,陈桂明1,陈帅1,袁香凝1,杨钦清1.
茶园土壤的氮迁移特性
[J]. 生态学杂志, 2016, 35(4): 984-991. |
[14] |
阿布里孜·阿不都热合曼1,2,吕光辉1,2**,张雪妮1,2,公延明1,2,3.
新疆艾比湖流域植物光合器官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J]. 生态学杂志, 2015, 34(8): 2123-2130. |
[15] |
董晓蕾1,王元忠2,张金渝2,金航2,张霁2**.
植物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J]. 生态学杂志, 2014, 33(6): 1671-16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