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卢立华, 李华, 陈琳, 明安刚, 杨予静. 经营模式对马尾松近熟林土壤理化性质和化学计量比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1, 40(3): 654-663. |
[2] |
温馨,陈效民,郭碧林,景峰,胡世民,李恋卿.
生物质炭添加对红壤性水稻土重金属有效性及土壤质量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4): 1183-1190. |
[3] |
李春越, 薛英龙, 王益, 党廷辉, 宋怡. 长期施肥对黄土旱塬农田土壤氮素生理菌群和解磷菌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11): 3658-3667. |
[4] |
曹文梅,刘廷玺,王冠丽,罗艳云,付青云.
基于SEM解析科尔沁沙地生境条件对植物群落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4): 1221-1229. |
[5] |
王蕾,张宇婕,于亚军.
煤矸山复垦林、草地土壤有机碳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12): 3717-3722. |
[6] |
曾宪礼,苏文会,范少辉,景雄,储昊煜.
带状采伐毛竹林土壤质量评价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10): 3015-3023. |
[7] |
周东兴,李磊,李晶,宁玉翠,曹旭,邬欣慧,荣国华.
玉米/大豆轮作下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6): 1856-1864. |
[8] |
于亚军,王继萍.
不同复垦年限煤矸山土壤微生物群落和酶活性及其影响因子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4): 1120-1126. |
[9] |
马金豪,吴鹏飞.
土壤动物群落对沙化高寒草地生态恢复的响应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12): 3566-3575. |
[10] |
刘静1,2,孙涛1,程云云1,2,王清奎1,3*.
氮沉降和土壤线虫对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7, 36(8): 2085-2093. |
[11] |
刘红江1,陈虞雯2,孙国峰1,陈留根1,郑建初1*.
有机肥-无机肥不同配施比例对水稻产量和农田养分流失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7, 36(2): 405-412. |
[12] |
赵玉皓1,张艳杰1,李贵春2,赵凯3,李忠芳4,唐政4,鲁顺保1*.
长期不同施肥下褐土有机碳储量及活性碳组分
[J]. 生态学杂志, 2016, 35(7): 1826-1833. |
[13] |
范绍博1,2,马强1,姜春明1,潘飞飞1,2,周桦1,徐永刚1,宇万太1*.
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固定态铵含量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6, 35(5): 1212-1218. |
[14] |
张文锋1,周际海1,2*,袁颖红1,3*,黄静1,4,李丛蕾1,黄欠如3,成艳红3.
低剂量生物质炭对旱地红壤增肥增产效果
[J]. 生态学杂志, 2016, 35(3): 647-654. |
[15] |
李志鹏1,2,韦祖粉3,杨效东1*.
哀牢山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土壤线虫群落的季节变化特征
[J]. 生态学杂志, 2016, 35(11): 3023-3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