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余坦蔚, 葛志强, 严强, 李梦娇, 洪小敏, 陈甜, 胡亚林. 杉木人工林自然衰老叶和绿色叶凋落物分解对间伐强度和施肥的响应
[J]. 生态学杂志, 2021, 40(6): 1589-1598. |
[2] |
陈晓霞, 包维楷, 何其华, 补欢欢, 廖礼彬, 周志琼, 石福孙. 2005—2015年不同恢复途径下川西亚高山森林乔木层群落动态变化
[J]. 生态学杂志, 2021, 40(5): 1253-1263. |
[3] |
李小涵, 刘世荣, 魏雪, 吴鹏飞. 南亚热带6种人工林小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
[J]. 生态学杂志, 2021, 40(5): 1458-1468. |
[4] |
王凯, 那恩航, 张日升, 高爽, 刘建华. 不同密度下沙地樟子松碳、氮、磷化学计量及养分重吸收特征
[J]. 生态学杂志, 2021, 40(2): 313-322. |
[5] |
李汶倬, 高扬, 杨柳, 蒋治岩, 王秀伟. 东北地区落叶松新鲜针叶凋落物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9): 2832-2841. |
[6] |
康希睿, 李晓刚, 张涵丹, 刘学全, 陈光才. 不同混交措施下杉木人工林群落稳定性特征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9): 2912-2920. |
[7] |
肖泓,尹煮石,张敏,陈桂珠,彭逸生.
广东电白人工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功能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6): 1813-1822. |
[8] |
叶玉婷, 孙鲁闽, 周亮, 卢昌义, 姚艺, 陈微佳. 城市幼龄秋茄人工林滩涂汞释放通量及其影响因素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11): 3817-3828. |
[9] |
胡慧,包维楷,李芳兰.
岷江上游4个栽培树种细根功能性状垂直分布的差异性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1): 46-56. |
[10] |
吴敏,邓平,赵英,钟道发,曾令鑫.
不同林龄红锥人工林细根垂直分布和衰老生理特征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9): 2622-2629. |
[11] |
丁霞,程昌锦,漆良华,张建,雷刚,刘学全.
丹江口库区湖北水源区不同密度马尾松人工林水源涵养能力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8): 2291-2301. |
[12] |
张岩,邓娇娇,朱文旭,殷有,魏亚伟,周永斌.
辽西北风沙区典型人工防护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特征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6): 1688-1696. |
[13] |
李瑞瑞,卢艺,王益明,万福绪.
氮添加对墨西哥柏人工林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及酶活性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2): 384-393. |
[14] |
王巧,张君波,雷赵枫,刘宁,李全,黄华宏,宋新章.
模拟氮沉降和磷添加对杉木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2): 368-375. |
[15] |
戴银月,孙平生,康迪,邓健,任成杰,杨改河,韩新辉,付广军.
黄土丘陵区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及其影响因素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8): 2229-22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