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苏旭, 栾策, 吴奇, 姜展博, 祝晓妍, 王丽学. 生物炭对玉米/大豆、玉米/花生间作系统土壤水肥热及产量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1, 40(1): 115-122. |
[2] |
袁梦, 邢稳, 罗美玲, 王玉峰, 谷学佳, 宋吉青, 娄翼来. 东北稻田有机肥替代部分氮肥措施下土壤酶群分析
[J]. 生态学杂志, 2021, 40(1): 123-130. |
[3] |
伏云珍, 马琨, 崔慧珍, 李光文. 间作作物种间相互作用对马铃薯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1, 40(1): 131-139. |
[4] |
徐丽,李成旭,张军辉,冯月,张蕾,韩士杰.
多年冻土退化地区湿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及其影响因子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5): 1464-1473. |
[5] |
张军,刘菁,陈长青.
有机稻鸭共作对土壤理化性状和细菌群落空间分布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3): 822-829. |
[6] |
段媛媛, 刘晓洪, 吴佳奇, 周武先, 郭晓亮, 游景茂, 唐涛, 王帆帆. 间作模式对黄连生理生长性状及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11): 3676-3685. |
[7] |
吕秋爽, 周斌, 王朋. 免耕对玉米根系属性和产量以及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整合分析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10): 3492-3492. |
[8] |
张志龙,陈效民,曲成闯,陈粲,张俊,黄春燕,刘云梅.
生物质炭对黄瓜连作土壤中微生物量碳氮及酶活性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5): 1384-1391. |
[9] |
李瑞瑞,卢艺,王益明,万福绪.
氮添加对墨西哥柏人工林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及酶活性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2): 384-393. |
[10] |
孙于卜,毕华兴,段航旗,彭瑞东,王晶晶.
苹果-大豆间作系统细根分布变异及地下竞争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2): 459-466. |
[11] |
张贵宗,蔡倩,白伟,梁文举.
玉米种植模式对褐土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9): 2663-2671. |
[12] |
路凯亮,滕悦,李俊兰.
围封对内蒙古退化典型草原大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9): 2680-2689. |
[13] |
戴银月,孙平生,康迪,邓健,任成杰,杨改河,韩新辉,付广军.
黄土丘陵区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及其影响因素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8): 2229-2236. |
[14] |
郑亚强,杜广祖,李亦菲,陈斌,李正跃,肖关丽.
间作甘蔗对玉米根际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7): 2013-2019. |
[15] |
王涛,马宇丹,许亚东,郭书娟,王维钰,韩新辉,杨改河,王晓娇.
退耕刺槐林土壤养分与酶活性关系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7): 2083-20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