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杂志 ›› 2025, Vol. 44 ›› Issue (5): 1636-1643.doi: 10.13292/j.1000-4890.202505.005
岑润琳1,2,叶童欣2,张宪春2,海老原淳3,沈羽1,4*,张开梅1,3*
CEN Runlin1,2, YE Tongxin2, ZHANG Xianchun2, ATSUSHI Ebihara3, SHEN Yu1,4*, ZHANG Kaimei1,3*
摘要: 翅柄假脉蕨(Crepidomanes latealatum (Bosch) Copel.)是一种对环境变化特别敏感的植物。研究气候变化情景下翅柄假脉蕨潜在适生区的变化,对保护其野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翅柄假脉蕨的1276条地理分布数据和19个气候环境因子数据,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预测当前(1970—2000年)和未来(2021—2040、2041—2060、2061—2080、2081—2100年)不同气候情景下(SSP126、SSP245、SSP370和SSP585)翅柄假脉蕨在全球的潜在地理分布,并确定影响翅柄假脉蕨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结果表明:MaxEnt模型对翅柄假脉蕨潜在分布区的预测具有很高的准确度,其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值分别为0.962和0.966;影响翅柄假脉蕨潜在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最热季降水量、最干月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和气温季节性变动系数;翅柄假脉蕨主要分布在3°S—40°N,95°E—140°E;MaxEnt模型预测当前条件下翅柄假脉蕨的适生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大部分地区、非洲中西部、巴西东南部,总适生区面积为9.47×106 km2,高适生区面积为1.59×106 km2;在未来气候情景下,翅柄假脉蕨在东亚、非洲热带地区的适生区面积将有所增加,而欧美等温带地区的适生区面积则会减少;此外,在不同气候情景下,随时间的推移,翅柄假脉蕨的适宜生境面积总体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翅柄假脉蕨的生存存在较大挑战。应以当前翅柄假脉蕨适生环境为基础,针对当地气候类型、土壤条件等环境因素合理建立保护区,以便翅柄假脉蕨能够顺利适应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