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杂志 ›› 2025, Vol. 44 ›› Issue (5): 1614-1625.doi: 10.13292/j.1000-4890.202505.007
黄宁1,2*,刘琪1,赖建萍1,张国钦3,廖江福4,黄云凤1,2
HUANG Ning1,2*, LIU Qi1, LAI Jianping1, ZHANG Guoqin3, LIAO Jiangfu4, HUANG Yunfeng1,2
摘要: 住区是与居民密切相关的城市基本单元,研究其绿地与水体的热缓解效应对于改善住区热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厦门岛中西部城区21个住区12459个绿地水体斑块为对象,在基于2021年Landsat 8遥感影像与绿地水体矢量数据反演地表温度、分析住区绿地和水体基本特征与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本研究对不同类型住区绿地和水体的热缓解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住区绿地和水体平均降温范围50 m左右,平均降温幅度0.7 ℃左右,其中0~40 m内降温效果较显著,降温覆盖住区面积比例平均为72%;所构建的绿地和水体热缓解效应综合评价指数TEMA研究住区总平均值为0.39;(2)传统住区绿地和水体降温范围大于现代住区,而现代住区降温幅度显著大于传统住区,降温覆盖住区面积占比也显著较高,总体现代住区TEMA值相对较高,热缓解效应更为显著;现代住区中,高层住区的降温范围和幅度皆最大,TEMA值最高,高层与多层混合住区的降温范围和幅度均最小,TEMA值最低;不同类型住区用地布局的不同使绿地水体基本属性与空间分布格局呈现不同特征,造成热缓解效应的差异;(3)传统住区可增加绿地面积占比、促进蓝绿协同作用提升热缓解效应;混合住区可增加绿地水体面积占比与平均斑块面积,提高归一化植被指数,增加绿地水体连通度来提升热缓解效应。研究结果有助于增进对住区绿地水体热环境调控力度的认识,为各地中心城区以热缓解为目标的各类住区绿地和水体优化规划与实践提供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