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伟1,孙占祥1*,张立祯2*,郑家明1,冯良山1,蔡倩1,向午燕1
BAI Wei1, SUN Zhan-xiang1*, ZHANG Li-zhen2*, ZHENG Jia-ming1, FENG Liang-shan1, CAI Qian1, XIANG Wu-yan1
摘要: 改善耕层构造是解决旱作农田耕层存在“浅”、“实”、“少”问题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对北方旱作农田合理耕层构建和土壤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明旱作农田耕层构造的综合效应,在国家农业环境阜新科学观测实验站长期定位试验,设置了上虚下实耕层(up loose and down compaction plough layer,ULDC)、虚实并存耕层(furrow loose and ridge compaction plough layer,FLRC)、全虚耕层(all loose plough layer,AL)、全实耕层(all compaction plough layer,AC)4种耕层构造,利用2015—2016年2年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群体生物产量、叶面积指数、光合速率、土壤容重、土壤三相结构距离、根重密度、根表面积密度9个指标,进行基于雷达图分析的耕层构造效应综合评价。根据向量综合评价函数,虚实并存耕层构造、全虚耕层构造、全实耕层构造、上虚下实耕层构造的综合评价值分别为0.8222、0.7174、0.6903、0.6455,验证了虚实并存耕层构造在辽西地区的优越性。综合分析认为,虚实并存耕层是北方旱作农田的最优耕层结构,为区域建立科学的土壤耕作制度和土壤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