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涛, 党国锋. 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质量测度及预测
[J]. 生态学杂志, 2024, 43(3): 851-860. |
[2] |
刘源豪, 黄锦学, 王小南, 陈心怡, 裴蕴, 熊德成, 杨智杰. 大气增温对杉木幼树根系生物量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3, 42(9): 2100-2106. |
[3] |
WANG Jincheng, JING Mingbo, ZHANG Wei, ZHANG Gaosen, ZHANG Binglin, LIU Guangxiu. 黑心菊(Rudbeckia hirta)对陇东黄土高原油污土壤植物修复效应
[J]. 生态学杂志, 2023, 42(4): 933-945. |
[4] |
王婧姝, 毕如田, 贺鹏, 徐立帅, 刘正春, 曹晨斌. 气候变化下黄土高原植被生长期NDVI动态变化特征
[J]. 生态学杂志, 2023, 42(1): 67-76. |
[5] |
兰宇, 姬丽, 贾彪, 魏雪, 翟勇全, 运彬媛, 马健祯. 基于根系生物量的宁夏滴灌玉米临界氮稀释曲线构建
[J]. 生态学杂志, 2022, 41(7): 1448-1456. |
[6] |
王楠, 黄菁华, 霍娜, 耿德洲, 杨盼盼, 张欣玥, 赵世伟.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不同林龄柠条人工林土壤线虫群落特征
[J]. 生态学杂志, 2022, 41(2): 236-245. |
[7] |
钟融, 任永康, 王培如, 林文, 任爱霞, 孙敏, 高志强, 徐隽铭. 晋南地区冬小麦生育期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2, 41(1): 81-89. |
[8] |
孙舒轻, 严建武, 梁伟, 张为彬, 王凤娇, 符淑宜, 苟芬. 生态恢复背景下非辐射效应主导的黄土高原生长季地表温度变化
[J]. 生态学杂志, 2021, 40(6): 1820-1829. |
[9] |
仵慧宁, 张彩霞, 赵海阔, 张垒垒, 赵莉.
陇中黄土高原末次冰盛期以来的植被演替及其气候响应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8): 2488-2500. |
[10] |
范倩倩,赵安周,王金杰,张安兵,裴韬.
1982—2015年黄土高原NDVI时空演变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季节响应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5): 1664-1675. |
[11] |
南笑宁,刘旻霞,朱恭,夏素娟,李全弟,蒋晓轩.
黄土高原中部红砂与荒漠锦鸡儿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2): 354-360. |
[12] |
韦巧,武美燕,张文英,徐乐,陈建芳,潘锐,田小海.
内生真菌印度梨形孢对旱稻苗期生长及抗旱性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9): 2642-2648. |
[13] |
原志坚,王孝安,王丽娟,韩兵兵,李静.
抚育对黄土高原油松人工林林下植被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2): 339-346. |
[14] |
李梦天,秦燕燕,曹建军,许雪贇,龚毅帆.
半干旱地区林型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以会宁为例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12): 3541-3548. |
[15] |
钱雅丽,梁志婷,曹铨,杨宪龙,沈禹颖,王先之.
陇东旱作果园生草对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10): 3010-3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