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杂志 ›› 2025, Vol. 44 ›› Issue (9): 2817-2825.doi: 10.13292/j.1000-4890.202509.020
苏文浩,王晓楠,董灵波*
SU Wenhao, WANG Xiaonan, DONG Lingbo*
摘要: 为揭示水平和垂直维度对大兴安岭地区不同演替阶段群落构建过程和物种多度格局的影响,本研究以新林林业局翠岗林场3个不同演替阶段(白桦林Betula platyphylla、兴安落叶松-白桦混交林Larix gmelinii-Betula platyphylla和兴安落叶松林Larix gmelinii)的100 m×100 m固定调查样地数据为基础,采用不同物种多度模型对各演替阶段天然林中不同林层(大树层、幼树层和更新层)和不同抽样尺度(100~10000 m2)下的物种多度分布进行拟合,并采用χ2检验确定最佳模型,进而量化各群落在不同空间维度下的群落构建机制。结果表明:(1)不同时空维度下大兴安岭地区的最优物种多度模型不同,生态位优先占领模型和Zipf-Mandelbrot模型对大兴安岭地区的群落拟合效果最好。(2)天然林局域群落中性过程较强,随着抽样尺度的增大中性过程减弱而生态过程增强;白桦林和混交林大树层的物种多度格局受抽样尺度影响较小,但随着林层变小其受抽样尺度影响逐渐增大;兴安落叶松林大树层的物种多度格局受尺度影响较大,而更新层的物种多度格局受尺度影响较小;(3)群落中林层越大群落构建生态过程越强,中性过程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