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杂志 ›› 2025, Vol. 44 ›› Issue (4): 1152-1160.doi: 10.13292/j.1000-4890.202504.025
董乾真1,2,胡安2,夏穆容1,段倩雯2,张瑞1*,李欣勇2*
DONG Qianzhen1,2, HU An2, XIA Murong1, DUAN Qianwen2, ZHANG Rui1*, LI Xinyong2*
摘要: 为了探究热带地区农田撂荒后土壤种子库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子,本研究通过种子萌发试验对海南岛西部和东部地区不同撂荒年份(撂荒2、5、10年)下不同土层(0~5、5~10、10~20 cm)的土壤种子库组成和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海南岛西部和东部地区撂荒地土壤种子库密度最大值均在农田撂荒后2年,分别为49906和55417粒·m-2,且两个地区无显著差异(P>0.05);在撂荒5年后,东部地区土壤种子库密度显著高于西部地区;在撂荒10年后,西部地区土壤种子库密度显著高于东部地区。随着撂荒年份的增加,海南岛西部地区土壤种子库密度呈先下降后增加趋势,东部地区土壤种子库密度呈逐渐下降趋势;两地区土壤种子库丰富度及多样性均逐年增加。地上植被和土壤种子库在演替过程中呈现非一致性,两者之间相似性较低,为3%~21%,且呈下降趋势。撂荒年限和撂荒年限与撂荒地区的交互作用均对土壤种子库密度和多样性有显著影响(P<0.05)。研究结果为了解热带地区农田撂荒后土壤种子库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子提供了重要参考,对指导农田恢复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