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杂志 ›› 2025, Vol. 44 ›› Issue (8): 2706-2716.doi: 10.13292/j.1000-4890.202508.011
唐影,范晓梅*,王林林,杨清
TANG Ying, FAN Xiaomei*, WANG Linlin, YANG Qing
摘要: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作为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对该地湿地资源的监测是生态修复及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的关键。本研究采用简单非迭代聚类(simple non-iterative clustering,SNIC)分割算法集成随机森林分类器(RF),即SNIC-RF,以5年为间隔提取自然保护区2000—2020年湿地信息,并利用重心模型、转移矩阵来探究湿地时空动态变化及内部之间的相互转化。结果表明:(1)基于SNIC-RF的湿地分类总体精度均大于0.89,Kappa系数均大于0.87。对比仅使用RF,SNIC-RF分类结果各期总体精度提升了2.7%~14.1%,Kappa系数提升了3.5%~16.4%。在光谱信息难以区分的水库、池塘等人工湿地上精度表现优异。(2)2000—2020年间研究区湿地总面积呈波动变化,2010—2020年期间波动强度不断增强。自然湿地面积不断减小、人工湿地占比持续增加。(3)2010年前,湿地转化主要发生在自然湿地之间,人工湿地参与占比低;2010年后,转移方向以多种湿地向非湿地转化为主,稻田转入量最多。人工湿地扩张主要由非湿地及泥沙质滩涂转化而来。(4)大汶流保护区湿地重心迁移方向较一千二保护区更复杂,强度更高。两保护区人工湿地重心不断向东迁移,反映了东营市生态经济建设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