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杂志 ›› 2025, Vol. 44 ›› Issue (5): 1525-1531.doi: 10.13292/j.1000-4890.202505.041
韩堉鑫1,刘彬2,初鹏飞1,乔征磊1*,原宝东3*
HAN Yuxin1, LIU Bin2, CHU Pengfei1, QIAO Zhenglei1*, YUAN Baodong3*
摘要: 为探究普通燕鸥(Sterna hirundo)繁殖期的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模式,进而分析其繁殖期行为模式,2019年4—7月,在江苏省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红外相机对普通燕鸥在巢期间的行为进行录制并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台红外相机累计工作320 d,记录了100个鸟巢,其中96个有普通燕鸥活动。普通燕鸥繁殖期在巢期间的行为以坐巢和鸣叫为主,分别占总行为发生频次的43.8%±7.7%和30.1%±7.2%,其次为防御占6.2%±2.6%,其余行为占比较低。进一步分析显示,普通燕鸥在夜间坐巢时间比日间多16%,而夜间鸣叫时间比日间少33%,且在繁殖中期,坐巢行为的比例显著高于前期和后期,分别为60.0%±3.3%、30.8%±6.5%和40.6%±5.7%。此外,坐巢行为具有明显的节律性,在12:00—14:00和22:00—24:00处于高峰期,在06:00—08:00和14:00—16:00处于低谷期,其他行为无明显节律性。乞食与育雏、鸣叫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理羽与坐巢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觅食与筑巢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育雏与筑巢、防御呈显著正相关(P<0.05),觅食与理羽、坐巢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他行为无显著相关性。研究结果将为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域繁殖期普通燕鸥的保护管理及该物种的后续繁殖生态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