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杂志 ›› 2024, Vol. 43 ›› Issue (5): 1373-1380.doi: 10.13292/j.1000-4890.202405.032
左启林1,于洋1,2,查同刚1,2*
ZUO Qilin1, YU Yang1,2, ZHA Tonggang1,2*
摘要: 植被恢复影响土壤有机碳(SOC)空间分布。为阐明黄土丘陵沟壑小流域SOC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晋西蔡家川流域内的4个典型子流域(南北窑农地流域、北坡人工林流域、柳沟封禁流域、人祖山天然次生林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测定SOC含量,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流域尺度0~100 cm SOC的分布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子流域SOC含量不同,柳沟封禁流域>天然次生林流域>北坡人工林流域>南北窑农地流域;相对于人工恢复,自然恢复能累积和储存更多的SOC;空间上,SOC呈自西向东逐渐降低的趋势,随深度增加,SOC的分布格局更具均一性;植被类型、土地利用方式、地形特征等因素影响小流域尺度SOC空间分布格局;灌草地SOC含量最高(14.43±8.91 g·kg-1),其次是林地(13.11±6.98 g·kg-1),农地SOC含量最低(8.48±2.98 g·kg-1);较之农地,灌草地和林地SOC含量分别提高70.2%和54.6%;在0~20 cm土层,坡度为15°~25°时SOC含量出现最大值;在0~20 cm土层,不同坡向对SOC含量大小排序为阴坡(15.82±7.63 g·kg-1)>半阴坡(12.94±7.53 g·kg-1)>半阳坡(11.48±6.28 g·kg-1)>阳坡(11.1±6.19 g·kg-1)。研究结果为评价黄土流域植被恢复的土壤生态效应提供依据。在植被恢复和重建过程中,要注意人工林天然化、对应的天然林进行封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