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杂志 ›› 2020, Vol. 39 ›› Issue (12): 4110-4120.doi: 10.13292/j.1000-4890.202012.027
全秋梅1,2,3,肖雅元1,3,徐姗楠1,3,符芳菲1,李纯厚1,3*,刘永1,3*
QUAN Qiu-mei1,2,3, XIAO Ya-yuan1,3, XU Shan-nan1,3, FU Fang-fei1, LI Chun-hou1,3*, LIU Yong1,3*
摘要: 根据2016—2017年4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胶州湾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物种组成、栖息密度和生物量等群落结构特征,并研究了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共采集大型底栖动物117种,环节动物(56种)、节肢动物(31种)、软体动物(14种)、棘皮动物(6种)和脊索动物(6种)为主要类群,其他类群共4种;冬季大型底栖动物种类数最多,为66种,春季(47种)与秋季(44种)种类数相当,夏季仅有30种;总栖息密度呈现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的变化趋势,生物量则呈现春季>冬季>秋季>夏季的变化趋势;群落优势种以丝异须虫(Heteromastus filiformis)的贡献率较高,且为春、秋和冬季共同优势种;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Shannon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与温度和无机氮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Pielou均匀度指数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基于栖息密度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CA)的结果显示,温度、有机质和中值粒径是影响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子,根据大型底栖动物对生态环境的需求可知大部分物种分布在低温、低营养物质和粒径较小的浅水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