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生态学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08年 第27卷 第05期    刊出日期:2008-05-10
    研究报告
    祁连山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碳贮量和碳通量
    常宗强;冯起;司建华;李建林;苏永红
    2008, 27(05):  681-688 . 
    摘要 ( 2182 )   PDF (349KB) ( 1304 )  
    采用野外调查测定、野外定位观测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植被类型变化较大林区,选择邻近相同海拔、坡向和土壤类型的天然林(青海云杉林、祁连圆柏林、高山灌丛林)、人工林(13年生华北落叶松林)、牧坡草地和农田等植被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祁连山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碳动态。结果表明:天然林、牧坡草地、农田和人工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为59.45~84.7、78.30、13.51和43.25 g·kg-1,平均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别为15.96~19.95、17.74、10.63和15.97 kg·m-2,土壤有机碳平均周转时间分别为27~36、25、23和33 a;不同植被类型土壤CO2通量依次为青海云杉林584.03 g C·m-2·a-1,祁连圆柏林517.63 g C·m-2·a-1,高山灌丛林601.00 g C·m-2·a-1,牧坡草地796.89 g C·m-2·a-1,农田281.75 g C·m-2·a-1,人工林569.92 g C·m-2·a-1;同一植被类型中,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碳密度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而土壤有机碳周转时间则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子午岭辽东栎群落乔木种间联结与取样面积
    李刚;朱志红;王孝安;郭华
    2008, 27(05):  689-696 . 
    摘要 ( 1732 )   PDF (469KB) ( 909 )  
    χ2检验、种间联结系数(AC)、Person相关系数(r)、方差比率(VR)和某一取样面积尺度下的样方中未共同出现的物种对数目Na为参数,探讨黄土高原子午岭辽东栎群落主要乔木种间联结特性与取样面积的关系。χ2检验和AC分析表明, 显著的种间联结关系仅出现在25和50 m2 2个取样面积中;相关分析表明, 显著的种间相关出现在取样面积25~200 m2,但r值的变化在25~100 m2较稳定;VR分析未能有效地区分不同取样面积中多物种关联的特性;Na值在面积为100~200 m2、样方数为40~80时较稳定。从合理的样方面积和适当的样方数量综合考虑,样方面积在100 m2、样方数为45个,能比较客观、稳定地反映辽东栎群落植物种间联结特性。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
    周华坤;赵新全;赵亮;李英年;汪诗平;徐世晓;周立
    2008, 27(05):  697-704 . 
    摘要 ( 2100 )   PDF (359KB) ( 920 )  
    近年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呈现退化的趋势。本文利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多年观测的长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定量方法度量高寒草甸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评估该系统的持久性,并结合系统现状提出避免系统崩溃的对策。结果表明,高寒草甸净初级生产力的动态行为以对降水和气温的即时直接响应为主。无论是净初级生产力对自身的“记忆”程度,还是主要气候因子对初级生产力的“滞后”作用,均比较微弱,说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有较强的恢复能力,即有较强的持久能力。与世界其他地区草地生态系统恢复能力度量结果相比较,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显示较强的恢复能力。科学地利用高寒草地资源,积极恢复治理退化草地,是维持脆弱的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持久的关键。
    芒萁生物量分布特征
    刘迎春;刘琪璟;汪宏清;马泽清;徐雯佳
    2008, 27(05):  705-711 . 
    摘要 ( 2138 )   PDF (309KB) ( 838 )  
    以花岗岩和紫色砂页岩典型丘陵区的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为研究对象,从生物学角度分析了其生物量分布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各样方间总生物量变化不大,生境条件是影响芒萁地下与地上生物量分配的重要因素,自坡上到坡下,地上生物量升高,地下生物量降低;芒萁叶生物量模型,以展幅的乘积(D1·D2)和株高(H1)为自变量建立的多元线性方程的相关性最好;芒萁根系集中分布在0~4 cm的土层内,其中1 cm附近最为集中,但砂土堆积导致其分布加深并成层分布;芒萁活根状茎长度与土壤深度呈负相关,与根系生物量呈线性正相关;芒萁是南方山区既经济又有效的水土保持植物,应大力加强保护和应用。
    南方红豆杉的天然更新格局及食果鸟类对其种子的传播
    邓青珊;朱琼琼;鲁长虎
    2008, 27(05):  712-717 . 
    摘要 ( 1829 )   PDF (316KB) ( 1130 )  
    2006年9—12月,在皖南仙寓山对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天然更新种群的分布格局及食果鸟类对其种子的传播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更新种群集中分布于仙寓山海拔540 m以上面积约1.1 hm2的山坡上,与毛竹混生。共统计红豆杉1.331株,其中高度30 cm以下的幼苗1.167株,占总数的87.68%。该红豆杉种群为缓慢增长型种群,空间水平格局呈聚集分布。经过对结实母树的定点连续观察,记录到10种鸟类取食红豆杉种子,其中红嘴蓝鹊(Urocissa erythrorhyncha)、栗背短脚鹎(Hemixos castanonotus)和绿翅短脚鹎(Hypsipetes mcclellandii)为主要的取食者和传播者。食果鸟类吞入种子后,消化果肉(假种皮)后,种子随粪便排出而得以传播。野外调查中,在鸟类经常活动的地点发现带有红豆杉种子新鲜的鸟类粪便,每个含有1~2颗种子。未被鸟类取食的落果自然掉落于树冠下,假种皮被昆虫取食或腐烂,种子在母树下能正常萌发,但存活率几乎为零。因此,鸟类在该红豆杉天然种群形成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们将种子传播至适宜萌发和生长的环境中。
    松嫩平原不同盐渍土条件下蓝藻群落的生态分布
    张巍;冯玉杰
    2008, 27(05):  718-722 . 
    摘要 ( 1659 )   PDF (178KB) ( 959 )  
    以松嫩平原典型的不同程度盐碱化草地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土壤的电导率、离子组成、有机碳等,分析了3种类型盐碱土上的固氮蓝藻群落。结果表明:3种类型土壤的理化特征和蓝藻群落各有其特点,固氮蓝藻有7个属,其中以丝状种类占优势;蓝藻在不同类型盐碱土上分布略有差异,在中度盐碱土种类最为丰富;不同种类的蓝藻对生境的选择性不同;松嫩平原草地是个脆弱的生态系统,其土壤理化特性及藻类分布较特殊。因此,必须加强保护和管理。
    温度、基质对泡泡刺种子萌发的影响
    李秋艳;方海燕
    2008, 27(05):  723-728 . 
    摘要 ( 2215 )   PDF (636KB) ( 881 )  
    研究了温度、种子大小和基质对荒漠植物泡泡刺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 无论是滤纸还是沙子基质上,泡泡刺种子的萌发率、平均萌发时间和萌发率指数受温度的影响显著,而受种子大小的影响不显著。在沙子处理中,较高的萌发率发生在恒温25 ℃~35 ℃和变温20 ℃/30 ℃,10 ℃时萌发率较低。平均萌发时间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呈下降趋势。在滤纸和沙子基质中,泡泡刺萌发的基本温度、最佳温度和最高温度分别为9.0 ℃、25.3 ℃、45.2 ℃和4.8 ℃、34.1 ℃、45.0 ℃。从4.8 ℃~45 ℃,泡泡刺种子可萌发的热量范围广,说明了泡泡刺定植的高度潜力。在荒漠生态系统恢复中,这种特性可使泡泡刺成为较好的候选者。
    水分处理对沙地樟子松幼苗膜脂过氧化作用及保护酶活性影响
    孙一荣;朱教君;康宏樟
    2008, 27(05):  729-734 . 
    摘要 ( 2043 )   PDF (271KB) ( 840 )  
    通过盆栽控水实验,模拟科尔沁沙地由东至西50年的年均降水量及最大、最小年降水量下的土壤水势,分析了不同水分处理(土壤水势分别为-16.18、-5.09和-4.50 bars,即A、B和C处理)对樟子松2年生幼苗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脂膜相对透性(RC)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速率]、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和脯氨酸(Pro)]和膜保护酶(SOD酶和POD酶)的影响。不同水分处理对樟子松幼苗针叶内的保护酶、渗透调节物质及膜脂过氧化的作用影响显著。随着土壤水势的降低,幼苗的SOD酶呈现微下降再升高的趋势;POD酶活性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幼苗的渗透调节物质(SS、SP和Pro)的含量均呈现上升趋势;3种水分处理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上升的幅度最大,A处理分别是C处理的18倍和24倍,脯氨酸的含量持续积累;随干旱胁迫加重,MDA、RC和O2-·产生速率均有明显上升趋势,以O2-·产生速率上升幅度最大。这表明,樟子松幼苗通过体内的生理生化机制,尤其是增加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实现对干旱胁迫较强的忍耐性和较好的适应性。A处理针叶内的自由基大量积累和膜脂过氧化程度加重,对植物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喀斯特峰丛洼地桂牧一号杂交象草对不同追施氮肥水平的响应
    肖润林;单武雄;方宝华;刘小飞;王久荣
    2008, 27(05):  735-739 . 
    摘要 ( 1914 )   PDF (172KB) ( 821 )  
    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桂牧一号杂交象草对不同氮肥水平的响应。结果表明:3个追施氮肥处理株高、分蘖数、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对照处理;高氮追肥处理株高显著高于对照处理,中氮追肥处理分蘖数和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3个追施氮肥处理粗蛋白和可溶性糖年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追施氮肥有利于促进桂牧一号杂交象草的生长和营养物质的积累;高氮追肥处理的年净收入低于对照处理;中氮追肥处理为最佳经济施肥量,其年净收入显著高于对照处理。
    汞、豆磺隆复合污染对土壤脲酶活性及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杨春璐;孙铁珩;和文祥
    2008, 27(05):  740-744 . 
    摘要 ( 1853 )   PDF (197KB) ( 802 )  
    通过室内模拟研究了重金属汞(Hg)和除草剂豆磺隆单一和复合污染条件下对草甸棕壤和黑土4个土样脲酶活性和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发现:汞对脲酶活性、KmVmaxVmax/Km均有负效应,其影响幅度分别为39%~98%、46%~74%、90%~98%、20%~68%;HgCl2浓度与脲酶活性之间符合对数方程,与3动力学参数之间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线性负相关;豆磺隆对脲酶有激活作用,除2号土样脲酶活性对不同浓度豆磺隆影响差异不明显外,其余3土样最大增幅分别为17%、18%和15%,原因可能是豆磺隆的加入提高了脲酶酶促反应的初速度;汞、豆磺隆复合污染对脲酶活性和3特征参数均产生负效应,其影响幅度与汞单一污染情况相似,但与污染物浓度之间的相关性较差,豆磺隆的加入使汞与脲酶之间的相互作用趋于复杂。
    固定化微生物对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降解
    胡广军;梁成华;李培军;张海荣;许华夏;鞠京丽;姚德明
    2008, 27(05):  745-750 . 
    摘要 ( 4518 )   PDF (929KB) ( 828 )  
    利用微生物固定化技术,研究了微生物固定化菌剂对土壤中菲、蒽、芘、屈和苯并(a)芘的降解动态,并且采用MichaelisMenton和Monod动力学模型对结果进行拟合。结果显示,4种处理(TB02、TB07、TBB03、TBB08)均有降解菲、蒽、芘、屈和苯并(a)芘的能力。其中,处理TB02的降解能力强、降解速率快、半衰期短且处理成本低,而处理TB07则需要较长时间作用于PAHs污染土壤,其降解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当菲、蒽、芘、屈和苯并(a)芘的初始浓度均为20 mg·kg-1时,42 d后,TB02对菲、蒽、芘、屈和苯并(a)芘的降解率分别为84.32%、85.24%、82.59%、43.75%和62.25%;133 d后,TB07对5种污染物的降解率分别为95.00%、95.24%、90.93%、74.82%和72.20%。通过比较5种污染物半衰期,其可降解性由大到小依次为菲、蒽、芘、苯并(a)芘、屈。
    应用DGGE技术分析青藏铁路沿线的土壤细菌种群多样性
    李潞滨;刘振静;庄彩云;周金星;杨凯;韩继刚
    2008, 27(05):  751-755 . 
    摘要 ( 1909 )   PDF (248KB) ( 1152 )  
    选择青藏铁路沿线不同海拔高度的10个地点采集土壤样品,直接提取样品中的总DNA,以巢式PCR扩增细菌16S rDNA片段,应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分离PCR扩增的16S rDNA片段,研究土壤细菌的种群多样性。结果表明,青藏铁路沿线高海拔地区具有较为丰富的细菌种群多样性,植被类型是影响青藏铁路沿线土壤细菌种群多样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土壤细菌种群结构相似性的重要因素,而海拔高度等是次要的影响因素;具有相似植被类型的土壤样品,其细菌种群多样性随海拔的升高而下降。
    牛血清白蛋白对Cu2+与δ-MnO2间吸附平衡性质的影响
    张丽娜;马子川;刘敬泽
    2008, 27(05):  756-761 . 
    摘要 ( 1747 )   PDF (375KB) ( 807 )  
    研究了溶液中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存在对Cu2+与δ-MnO2间吸附平衡性质的影响,旨在增进人们对Cu2+环境化学行为的认识。结果表明:BSA存在下,Cu2+在δ-MnO2表面的吸附率pH曲线呈典型的“S”形,加入BSA使Cu2+的吸附突跃向高pH方向移动,影响程度与BSA的加入方式有关,其次序为Ⅳ(先加BSA后加Cu2+)>Ⅲ(Cu2+和BSA同时加)≈Ⅱ((先加Cu2+后加BSA);BSA存在下,Cu2+的等温吸附线遵循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Cu2+的饱和吸附量随BSA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并随BSA的加入方式而改变,其次序为I(不加BSA)>Ⅱ≈Ⅲ>Ⅳ;Cu2+在δ-MnO2上的饱和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pH=3.0条件下,Cu2+在δ-MnO2上的吸附是完全可逆的,但pH=5.0的条件下,吸附是不可逆的,BSA对Cu2+的吸附可逆性没有影响。
    镉胁迫下红树植物木榄幼苗的生理生化特性
    陶毅明;陈燕珍;梁士楚;梁杨琳
    2008, 27(05):  762-766 . 
    摘要 ( 1914 )   PDF (342KB) ( 1023 )  
    用含CdCl2的Hoagland营养液处理了沙培中的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幼苗。2个月后对幼苗丙二醛(MDA)、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其同工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镉引起幼苗膜质过氧化,导致总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镉主要影响迁移率大的阴离子型POD同工酶的活性。1 mmol·L-1 镉-显著抑制根中2条CAT同工酶RC1和RC2的活性。木榄根CAT和叶POD同工酶分析可作为红树林镉污染的监测手段之一。
    镉胁迫对不同品种小麦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王云;陈尧;钱亚如;杜银萍;张燕;董英
    2008, 27(05):  767-770 . 
    摘要 ( 2056 )   PDF (923KB) ( 991 )  
    以4个小麦品种(豫麦4、扬麦15、宝丰7228和宁麦13)为材料,研究了镉胁迫对水培条件下小麦幼苗生长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镉胁迫条件下植株的生长、叶绿素合成及硝酸还原酶活性明显受到抑制;植株体内与氧化胁迫有关的CAT和POD活性下降,H2O2和MDA含量上升;4个品种在镉处理后生长抑制和氧化胁迫程度上表现不同,显示出对镉耐性的差异,其中扬麦15对镉耐性高于其他3个品种。
    土壤镉污染对大蒜幼苗生长及根系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赵胡;郑文教;陈杰
    2008, 27(05):  771-775 . 
    摘要 ( 1890 )   PDF (281KB) ( 906 )  
    通过土培实验研究了镉污染胁迫对大蒜幼苗生长及根系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土壤低浓度镉对大蒜幼苗生长略有促进作用,单株鲜质量、干质量、根长及地上部分高度略有增加,而根系活力、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坡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升高,抗氧化防御酶系统仍保持平衡,表现在膜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随着土壤镉浓度的进一步增加,大蒜平均单株鲜质量、干质量、平均最大根长及地上部分高度均显著降低,同时,根系活力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幅逐渐减弱,抗氧化防御酶系统平衡受到破坏,根系MDA含量显著上升。大蒜对镉吸收积累主要在根部,而向地上部分转运较少。
    溴氰菊酯连续暴露对罗非鱼血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
    陈家长;冷春梅;胡庚东;瞿建宏
    2008, 27(05):  776-779 . 
    摘要 ( 1631 )   PDF (154KB) ( 734 )  
    以罗非鱼为受试生物,研究了不同水温(23 ℃~27 ℃)对罗非鱼血清中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浓度(1.0、2.0、3.0、5.0和10.0 μg·L-1)溴氰菊酯暴露下,罗非鱼血清中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动态变化。水温分别为23 ℃和27 ℃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分别为(2.75±0.21)和(2.73±0.26) U·ml-1,活性波动范围分别为-12.0%~13.1%和-11.0%~14.2%。水温为(25±1) ℃,染毒10 d时,2.0 μg·L-1以上浓度的溴氰菊酯对罗非鱼血清中乙酰胆碱酯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染毒20 d时,2.0 μg·L-1以上浓度的溴氰菊酯对其抑制率均超过40%;染毒25 d时,5.0 μg·L-1的溴氰菊酯对其抑制率达到最大,为62.3%。实验结果表明:水温在23 ℃~27 ℃的波动不会对罗非鱼血清中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产生显著影响;水温为(25±1) ℃时,高浓度溴氰菊酯(≥2.0 μg·L-1)会对罗非鱼血清中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产生抑制作用,而且抑制率随染毒时间的延长呈增加趋势。
    紫花苜蓿的传粉昆虫种类及其访花行为
    刘红平;李晓霞;王晓娟
    2008, 27(05):  780-784 . 
    摘要 ( 2153 )   PDF (312KB) ( 1115 )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属典型的异花授粉植物,其种子生产主要依靠蜜蜂等传粉昆虫。本文对河西地区张掖实验站紫花苜蓿传粉昆虫种类及其访花行为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苜蓿访花昆虫共计22种,分别属于4个目,11个科,根据弹花效率初步确定鳞地蜂、黑颚条蜂、净切叶蜂、细切叶蜂和紫木蜂为河西地区主要传粉昆虫;主要传粉昆虫的日活动规律出现单峰型和双峰型2种,净切叶蜂、细切叶蜂和紫木蜂属于前者,只在11:30—15:30出现一个活动高峰,而鳞地蜂与黑颚条蜂则为双峰型,在9:30—11:30和16:30—18:30分别出现访花高峰,不同的传粉昆虫之间存在互补关系;主要传粉昆虫的弹花频率和小花停留时间存在显著差异,且访花行为与野生蜂体型紧密相关。
    青皮塘产卵场广东鲂繁殖群体的水声学探测
    谭细畅;李新辉;陶江平;赖子尼;罗建仁;李捷;王超
    2008, 27(05):  785-790 . 
    摘要 ( 1711 )   PDF (433KB) ( 885 )  
    2006年4—5月利用Simrad EY60型分束回声探测仪对青皮塘广东鲂产卵场的繁殖群体进行定点横向探测及航行垂直探测。在人工标定及同步渔获物统计的基础上,对广东鲂的回声信号进行了判别。结果表明:广东鲂在青皮塘产卵场有明显的聚集、逗留行为,其游动速度(均值0.24 m·s-1)低于其他鱼类(均值0.49 m·s-1);广东鲂繁殖个体目标强度的范围为-33.8~-52.3 dB,均值为-42.2 dB;4月27日—5月1日,广东鲂在青皮塘的聚群过程约经历了4 d;初步估算5月1日青皮塘产卵场广东鲂繁殖群体数量为9.8×104 ind,资源量约48 t。实验证明,采用定点探测的方式对广东鲂繁殖群体研究是行之有效的,采集到的广东鲂回声信号特征明显,容易判别。
    水温与光照对瓦氏黄颡鱼幼鱼行为的影响
    王武;李伟纯;马旭洲;何丽;叶斐菲
    2008, 27(05):  791-796 . 
    摘要 ( 2004 )   PDF (258KB) ( 958 )  
    实验观察了水温和光照强度对水槽中的瓦氏黄颡鱼(Pseudobagrus vachelli)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瓦氏黄颡鱼个体对黑白底质具有选择性;当水温为30 ℃和20 ℃,水面光照强度低于15 lx时,瓦氏黄颡鱼的游动增加;光照强度高于15 lx,游动减少;光照强度低于5 lx,在白色底质所处的时间减少;水温30 ℃时,瓦氏黄颡鱼在白色底质所处时间的降幅大于水温20 ℃的降幅;当光照强度高于5 lx,在白色底质所处的时间趋于平稳;瓦氏黄颡鱼的集群可以分为紧密集群、分散集群、休息集群和游泳集群4种类型;造成休息集群的主要原因是低水温(7.0 ℃~9.0 ℃);造成紧密集群的主要原因是较高的光照强度;通常在较弱的光照强度下(1.2~209.0 lx),瓦氏黄颡鱼表现出游泳集群;在微弱的光照强度下(0~1.6 lx)时,表现出分散集群。
    三江平原湿地植被叶面积指数遥感估算模型
    靳华安;刘殿伟;王宗明;宋开山;李方;杨飞;杜嘉;李凤秀
    2008, 27(05):  803-808 . 
    摘要 ( 1725 )   PDF (276KB) ( 1175 )  
    利用中巴资源卫星CBERS-02影像提取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同期野外实测的叶面积指数(LAI)数据,分析了三江平原洪河自然保护区草甸、沼泽植被、灌丛和岛状林4种湿地植被及样本总体的NDVI与LAI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了NDVI与不同湿地植被类型叶面积指数间的线性和非线性回归模型,并制作完成洪河自然保护区LAI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整个研究区样本总体的LAI估算效果不太理想,其NDVI与LAI的相关性仅为0.523;将研究区分为草甸、沼泽、灌丛和岛状林4种湿地植被类型,NDVI与各植被型LAI的相关性和估算效果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所建立的LAI遥感反演模型以三次曲线回归方程拟合精度最高,R2分别达到0.723、0.588、0.837、0.720。以上结果表明,结合地面实测数据并基于遥感植被分类的基础上,CBERS-02遥感影像可用于较大区域内湿地植被生理参数的反演研究。
    综述与专论
    基于QuickBird和GIS的沈阳市城市景观格局
    胡健波;李小玉;陈玮;何兴元
    2008, 27(05):  809-815 . 
    摘要 ( 4054 )   PDF (653KB) ( 1032 )  
    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QuickBird和GIS研究沈阳市三环内景观的空间格局及其属性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内农村和城市景观并存,斑块数量集中在城市中,在建街区无论是面积还是斑块数量均占有可观的比重,说明城市处于快速扩张时期;(2)研究区域可以划分成以市中心为圆心2 km为半径间隔的5个同心圆,各地类的重心近似分布于圆上,由内而外的顺序是道路<老式居住<公共绿地及广场=公共设施=铁路<工业用地=在建用地=水体<农村各地类=防护林。居住用地距离市中心距离的规律为高层≤多层老式≤混合≤多层≤别墅;(3)道路面积>防护林面积,但是防护林植被>道路植被,防护林能够有效提高交通及附属用地的绿化率;(4)农村面积<城市面积,阴影绝大多数集中在城市,农村植被>城市植被,农田的高绿化率对研究区域的绿化率影响很大;城市4类主要用地中,居住区的绿化率(23.3%)<工业用地(28.92%)<公共设施用地(32.32%)<公共绿地及广场(73.83%);居住用地阴影率(26.22%)>公共绿地及广场(16.33%)>公共设施用地(13.41%)>工业用地(8.73%);(5)就居住用地而言,多层老式居住用地的绿化率(19.76%)>高层新式居住用地(10.31%),而小于其余7类居住用地。高度类型相同的情况下绿化率均是花园式>片块式,阴影率差异不大;花园式4类间,绿化率顺序是高层<混合<多层<别墅,阴影率顺序恰好相反;片块式4类间,绿化率顺序是高层<多层<混合<别墅,阴影率顺序恰好相反。
    生物多样性与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几个关键问题
    陈亮;王绪高
    2008, 27(05):  816-820 . 
    摘要 ( 2356 )   PDF (151KB) ( 1235 )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健康间的关系,是生态学领域的一个重大科学问题,近年来已成为关注的热点。首先,生物多样性在复杂的时空尺度上维持着生态系统过程的运行,是生态系统功能得以维持的生物基础;其次,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恢复能力及适应环境变化能力的物质基础。生态系统健康的维持取决于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可再生能力和生产力,维护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管理计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第三,对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的评价,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生态过程的认识,而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系统功能又是认识和了解生态过程的基础。本文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异质性、种间关系及关键种、外来物种入侵、“绿色沙漠”等问题的论述,阐述了生物多样性与森林生态系统健康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我国所面临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
    中国湿地的退化原因、评价及保护
    安娜;高乃云;刘长娥
    2008, 27(05):  821-828 . 
    摘要 ( 1954 )   PDF (200KB) ( 1483 )  
    从湿地功能面积减少、湿地系统物质能量流失衡、湿地组织结构破坏、湿地生态功能减弱等4个方面着重介绍了中国湿地的退化特征;从影响湿地退化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角度系统分析了其退化的原因;并介绍了湿地退化评价的3大技术体系。最后提出中国湿地保护对策。
    臭氧浓度升高对植物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阮亚男;何兴元;陈玮;徐胜;孙雨
    2008, 27(05):  829-834 . 
    摘要 ( 1777 )   PDF (246KB) ( 1072 )  
    臭氧是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大气中臭氧浓度不断增加。高浓度臭氧对植物有高度毒性,能够给植物带来可见的叶片伤害,体内活性氧水平上升,同时也能刺激植物体内抗氧化系统的活性。目前高浓度臭氧对植物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已经成为植物对全球变化响应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高浓度臭氧对植物的毒害机理、植物对于高浓度臭氧伤害的抵御反应、以及在高浓度臭氧与CO2复合作用对植物影响的相关报道,以期改善人们对臭氧浓度升高对植物影响的理解。
    生物表面活性剂修复HOCs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
    马满英;施周;刘有势
    2008, 27(05):  835-840 . 
    摘要 ( 2113 )   PDF (209KB) ( 1078 )  
    简要介绍了疏水性有机污染物(HOCs)在土壤环境中积累产生的危害及应用生物表面活性剂(BS)修复HOCs污染土壤的优势。阐明了BS修复HOCs污染土壤的主要机理:BS对HOCs的增溶作用、BS促进土壤中HOCs的解吸、BS促进土壤中HOCs的生物降解。分析了BS的种类及含量、污染土壤对BS的吸附、土壤本身的理化性质等因素对土壤生物修复的影响。探讨了HOCs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发展方向及应用前景。
    生境适宜度指数模型研究进展
    金龙如;孙克萍;贺红士1,4;周宇飞
    2008, 27(05):  841-846 . 
    摘要 ( 2145 )   PDF (240KB) ( 1623 )  
    生境适宜度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HSI)模型作为一种生境评价方法,在土地管理规划和评估中得到大量应用。本文总结了HSI模型在野生动物生境评价中的开发及应用,重点介绍了利用3S技术进行HSI建模及与其他模型耦合进行生境评价的现状;阐述了利用多种统计方法对HSI模型的评估和验证;探讨了HSI模型在主观性和非通用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最后,就HSI模型在野生动物生境评价中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大庆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赵树魁;谭淑梅;王继珍
    2008, 27(05):  847-852 . 
    摘要 ( 4094 )   PDF (134KB) ( 925 )  
    大庆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是中国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针对大庆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的草原“三化”、石油石化工业生产对环境破坏和污染、对城市地域空间的优化重视不够等三大问题,分析了大庆所具有的优势和不利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具体措施。由于草原“三化”问题严重,必须开展草原生态系统的修复和重建,要突出大庆草原型生态城市的特色;湿地是大庆市宝贵的资源,在严加保护的同时,要建立人工-自然复合湿地生态系统,充分发挥湿地的多种生态服务功能;石油化工生产对环境污染和破坏严重,必须开展“绿色油田”工程建设,以适应生态城市的需要;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优化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关键,应采取建设生态公路、生态广场、生态小区及安装风光路灯、绿色建筑等优化措施。
    中国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水稻病虫草害技术
    甘晓伟;骆世明
    2008, 27(05):  853-857 . 
    摘要 ( 1992 )   PDF (162KB) ( 1263 )  
    病、虫、草害是影响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水稻病虫草害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近年来,中国利用生物多样性防控水稻病虫草害技术的研究大量涌现。本文对中国近年来在利用外源基因培育抗病虫草水稻品种,利用水稻种质资源、稻鸭共作、有机耕作、生物制剂技术防治水稻病虫草害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和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利用丰富的水稻种质资源进行抗病虫草育种和筛选抗病虫草品种是利用水稻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的重要方向;进一步开展利用生态系统多样性控制病虫草害的方法,研究不同生物多样性方法之间的匹配或者拮抗关系,将有利于可持续水稻生产技术体系的发展。
    研究简报
    红树植物落叶碎屑对海水中多环芳烃的吸附作用
    陆志强;郑文教;马丽
    2008, 27(05):  858-861 . 
    摘要 ( 1956 )   PDF (368KB) ( 818 )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海水中多环芳烃(PAHs)(含低分子量PAHs苊、菲和屈以及高分子量PAHs苯并[g,h,i]芘)浓度分别为40、400和4 000 μg·L-1时,红树植物秋茄(Kandelia candel)和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不同分解状态落叶碎屑对PAHs的吸附作用。结果显示:在同等PAHs浓度下,秋茄和白骨壤落叶碎屑对4种PAHs的吸附总量相近,树种间或分解状态间的吸附差异不显著;随着PAHs浓度的增加,2种红树植物落叶碎屑对4种PAHs的吸附率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PAHs浓度较低时,落叶碎屑对屈和菲有较高的吸附率或选择性吸附,PAHs浓度较高时,落叶碎屑对苯并[g,h,i]芘吸附率提高。上述结果表明,不同分解状态下的红树植物落叶碎屑对海水中PAHs均有较强吸附能力,及时清除落叶碎屑,是去除海水中PAHs的有效途径之一。
    技术与方法
    SunScan冠层分析仪在测量大豆叶面积指数中的应用
    刘刚;谢云;高晓飞;段兴武
    2008, 27(05):  862-866 . 
    摘要 ( 4882 )   PDF (352KB) ( 1252 )  
    SunScan冠层分析仪是一种利用间接测量法观测叶面积指数(LAI)的仪器,通过给定反映植被几何特征的椭球体叶倾角分布参数(ELADP),测量透射率获得LAI。于2005、2006年在黑龙江省嫩江县鹤山农场布设大豆试验地,通过比较LI3100叶面积仪直接测量的LAI和SunScan冠层分析仪间接测量的LAI,得出ELADP率定结果,并验证了SunScan冠层分析仪测量LAI的精度。结果表明:用SunScan测量大豆冠层LAI时,ELADP取值为4.0;设定该参数后,SunScan测量的LAI与LI-3100测量结果一致,二者拟合的线性回归方程显著;随生长季叶面积的变化,SunScan测量误差略有变化;播种后50~85 d,SunScan观测值偏低7.2%,播种96 d以后观测值偏高12.5%,播种后85~96 d与LI-3100观测值十分接近,误差只有2.0%;经过参数率定后的SunScan测量LAI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