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苏旭, 栾策, 吴奇, 姜展博, 祝晓妍, 王丽学. 生物炭对玉米/大豆、玉米/花生间作系统土壤水肥热及产量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1, 40(1): 115-122. |
[2] |
朱依凡, 孙兆林, 王清奎. 生物炭和氮添加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分解与平衡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9): 2851-2859. |
[3] |
李明阳,王丽学,姜展博,姜熙,孟维忠.
调亏灌溉和生物炭对大豆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6): 1966-1973. |
[4] |
高文翠, 杨卫君, 贺佳琪, 贾永红, 徐万里, 马海刚. 生物炭添加对麦田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12): 3998-4004. |
[5] |
姜展博, 王丽学, 李明阳, 孟维忠, 陈伟. 基于蒸发皿蒸发量的日光温室番茄适宜水炭管理模式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10): 3521-3530. |
[6] |
刘士玲,贾宏炎,陈琳,杨保国,雷丽群,庞圣江,张培.
容器规格和添加生物炭的基质配方对西南桦幼苗生长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9): 2875-2882. |
[7] |
张欢,花莉,罗婷.
锑胁迫下生物炭对番茄锑积累及生化特性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4): 983-994. |
[8] |
李华,郑路,李朝英,卢立华,明安刚,农友,孙冬婧.
马尾松人工林采伐剩余物生物量及养分贮量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3): 854-860. |
[9] |
常菲,郜翻身,红梅,武岩,李艳勤.
施肥措施对河套灌区氮素淋溶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10): 2951-2958. |
[10] |
吴冰兴1,2,石亚楠1,牟文燕1,曾祥峰1,陈希娟1,庄杰1*.
可渗透反应墙材料对农田退水中氮、磷和PPCPs的截留作用
[J]. 生态学杂志, 2017, 36(2): 563-568. |
[11] |
李玥,余亚琳,张欣,杨青城,曾宇晴,韩晓日,杨劲峰*.
连续施用炭基肥及生物炭对棕壤有机氮组分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7, 36(10): 2903-2909. |
[12] |
隋鹏祥1,2,张心昱2,温学发2,有德宝1,田平1,齐华1*.
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棕壤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6, 35(8): 2038-2045. |
[13] |
孙嘉曼1,2,卜晓莉1,2,吴永波1,2,薛建辉1,2*.
喀斯特山地石灰土施用生物炭对刺槐幼苗生长和土壤特性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6, 35(12): 3250-3257. |
[14] |
周劲松1,2,闫平2,张伟明1,赵北平2,杨忠良2,陈温福1*.
生物炭对水稻苗期生长、养分吸收及土壤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6, 35(11): 2952-2959. |
[15] |
许文欢,张雅坤,王国兵,阮宏华**.
不同施肥方式对苏北杨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5, 34(7): 1791-17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