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朱依凡, 孙兆林, 王清奎. 生物炭和氮添加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分解与平衡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9): 2851-2859. |
[2] |
苏旺,谢蕊蕊,王舰.
秸秆还田对旱作马铃薯块茎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5): 1566-1574. |
[3] |
宋佳,曾希柏,王亚男,白玲玉.
秸秆还田的效果、问题与对策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5): 1715-1722. |
[4] |
胡海清,罗斯生,罗碧珍,魏书精,王振师.
林火干扰对广东省桉树林生态系统碳密度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4): 1067-1074. |
[5] |
滕秋梅,沈育伊,徐广平,张中峰,张德楠,周龙武,黄科朝,孙英杰,何文.
桂北喀斯特山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变化特征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2): 422-433. |
[6] |
王学敏,刘兴,郝丽英,解宏图,张广娜,陈振华,张玉兰.
秸秆还田结合氮肥减施对玉米产量和土壤性质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2): 507-516. |
[7] |
方雪东, 秦明广, 展茗, 刘志辉, 韩玉玲, 唐岚岚. 双季稻系统周年内早稻光合碳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11): 3686-3693. |
[8] |
安吉,李婷,傅翔,张世熔,李智平,魏巍.
城市化梯度带绿地土壤碳氮的空间分布特征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9): 2780-2787. |
[9] |
郑海睿,骆静梅,刘笑彤,刘亚军,赵晓霞,解宏图,张晓珂.
秸秆还田量对植物寄生线虫群落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6): 1725-1731. |
[10] |
陈心桐,徐天乐,李雪静,赵爱花,冯海艳,陈保冬.
中国北方自然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4): 1133-1140. |
[11] |
魏圆云,崔丽娟,张曼胤,潘旭.
土壤有机碳矿化激发效应的微生物机制研究进展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4): 1202-1211. |
[12] |
叶思源,陈展,曹吉鑫,尚鹤.
模拟酸雨和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对马尾松土壤养分、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4): 1141-1148. |
[13] |
王蕾,张宇婕,于亚军.
煤矸山复垦林、草地土壤有机碳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12): 3717-3722. |
[14] |
班允赫,李旭,李新宇,王秀娟,王健,苏振成,张惠文.
降解菌系和助腐剂对不同还田方式下水稻秸秆降解特征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10): 2982-2988. |
[15] |
张文可,苏思慧,隋鹏祥,田平,梅楠,王沣,王美佳,张姣,齐华.
秸秆还田模式对东北春玉米根系分布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8): 2300-23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