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琳琳1,2,3,苏宝玲1,周旺明2,3,于大炮2,3,吴健2,3,毕建华1,2,3,黄利亚4,代力民2,3*
CAO Lin-lin1,2,3, SU Bao-ling1, ZHOU Wang-ming2,3, YU Da-pao2,3, WU Jian2,3, BI Jian-hua1,2,3, HUANG Li-ya4, DAI Li-min2,3*#br#
摘要: 物种多样性指数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尺度效应对揭示生物多样性形成与维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长白山原始阔叶红松林(broad-leaved Korean pine forest, BKPF)、采伐后天然恢复的次生白桦林(birch forest, BF)以及人工补植的次生落叶松林(larch forest, LF)为研究对象,利用方差和变异系数探讨长白山区典型植被物种多度和丰富度的空间尺度效应。结果表明:1)BKPF和LF物种多度的方差随着尺度增加呈线性增加,变异系数呈线性下降。丰富度的方差随尺度的增加表现出单峰特征,且在20 m×20 m尺度上达到最大值,说明物种多度和丰富度存在空间变异,并且多度具有尺度推演规律,而丰富度没有;2)BF物种多度的方差和变异系数与BKPF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而物种丰富度的方差随着尺度增加而增加,未出现单峰现象,这是由于BF主要树种聚集程度显著增加;3)3个林型物种多度与丰富度在小尺度上具有显著相关性,随着尺度增加不再显著。本研究揭示了长白山区典型植被类型物种多样性随尺度变化的特征及其原因,为阔叶红松林植被恢复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