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罗达, 史彦江, 宋锋惠, 李嘉诚. 38个榛种质资源叶功能性状与光合特征变异及其相关性
[J]. 生态学杂志, 2021, 40(1): 11-22. |
[2] |
田露, 刘景辉, 赵宝平, 米俊珍, 李英浩, 费楠. 保水剂和微生物菌肥配施对旱作燕麦干物质积累、分配、转运和产量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9): 2996-3003. |
[3] |
孙仕军,隋文华,陈伟,苏通宇,邰恩博,张岐,孟维忠.
地下水埋深对辽宁中部地区玉米根系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2): 497-506. |
[4] |
李春越, 薛英龙, 王益, 党廷辉, 宋怡. 长期施肥对黄土旱塬农田土壤氮素生理菌群和解磷菌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11): 3658-3667. |
[5] |
刘斌祥,王兴龙,周芳,杜伦静,金容,冯冬菊,袁继超,孔凡磊.
减氮配施不同种类有机肥对玉米物质分配、转运与产量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1): 130-138. |
[6] |
李维,向芬,周凌云,刘红艳,曾泽萱.
氮素减施对茶树光合作用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1): 93-98. |
[7] |
杭红涛,吴沿友,张开艳,谭代军,陆娜娜,闵小莹,郭涛,陈磊.
模拟喀斯特不同土壤生境胁迫对刺槐幼苗光合特性及干物质分配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9): 2648-2654. |
[8] |
杜孝敬,符小文,安崇霄,张永杰,房彦飞,徐文修.
夏大豆干物质积累参数及产量对膜下滴灌量的响应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6): 1751-1759. |
[9] |
房闵,史文华,姜艺晖,刘晓琳,刘安晋,王鑫,苗微.
不同施肥处理下北方杂交粳稻干物质积累转移特性及其与产量关系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5): 1370-1375. |
[10] |
刘红江,殷跃军,郭智,张岳芳,盛婧,郑建初,陈留根.
硝化抑制剂对小麦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2): 443-449. |
[11] |
孙光照,刘小刚,余小弟,彭有亮,冷险险,黄一峰,杨启良.
微润管布设方式和施肥水平对蓝莓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2): 604-611. |
[12] |
郑毅,周磊,刘景辉.
膨润土腐殖酸型改良剂对沙质土壤氮素气态损失、氮肥利用率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12): 3887-3894. |
[13] |
张守科,张威,舒金平,方林鑫,刘亚宁,王浩杰.
黄脊竹蝗趋泥行为激发与氮素收支的关系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10): 3136-3142. |
[14] |
杨文亭,王晓维,徐健程,焦琪琪,鲁美娟,黄国勤.
施氮量和土壤含水量对红壤区黑麦草腐解和氮素释放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9): 2589-2595. |
[15] |
张强,龙民慧,宋运贤,束良佐,吴晓敏,周秀杰,王冰璇,鲍婉青,韩春苗.
不同氮形态对濒危药用植物三叶青叶片光合、能量分配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3): 877-8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