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罗达, 史彦江, 宋锋惠, 李嘉诚. 38个榛种质资源叶功能性状与光合特征变异及其相关性
[J]. 生态学杂志, 2021, 40(1): 11-22. |
[2] |
宁亚洲, 张福平, 冯起, 魏永芬, 丁家宝, 张元. 秦岭水源涵养功能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9): 3080-3091. |
[3] |
罗新兰,李英歌,殷红,隋明.
东北地区植被NDVI对不同时间尺度SPEI的响应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2): 412-421. |
[4] |
袁秀锦,肖文发,雷静品,王晓荣,胡文杰,崔鸿侠,庞宏东,潘磊.
马尾松林分结构对冠层水文效应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2): 451-459. |
[5] |
刘旻霞, 夏素娟, 穆若兰, 南笑宁, 李全弟, 蒋晓轩. 黄土高原中部三种典型绿化植物光合特性的季节变化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12): 4098-4109. |
[6] |
杨晨波,冯美臣,孙慧,王超,杨武德,谢永凯,靖秉翰.
不同灌水处理下冬小麦地上干生物量的高光谱监测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6): 1767-1773. |
[7] |
李龙,王续富,左忠.
宁夏沙坡头PM10浓度月-季节分布特征及其气象影响因素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4): 1175-1181. |
[8] |
戴皖宁,王丽学,Ismail Khan,王晓帆,李振华.
秸秆覆盖和生物炭对玉米田间地温和产量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3): 719-725. |
[9] |
李茜倩,张元明.
荒漠藓类结皮斑块中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微生物生物量分布的边缘效应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7): 2114-2121. |
[10] |
李谦,景元书,马美娟,王晗,李根.
低丘红壤区稻田实际蒸散特征及其气象影响因素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1): 219-226. |
[11] |
陈志君,张琳琳,姜浩,孙仕军*.
东北雨养区黑色地膜和种植密度对玉米田间地温和产量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7, 36(8): 2169-2176. |
[12] |
Nguyen Thanh Tuan1,2,沈海龙1*,张金虎1,王龙1,张鹏1.
红松杈干类型与林分密度、个体生长指标及丰年株均结实量的关系
[J]. 生态学杂志, 2017, 36(4): 925-934. |
[13] |
李永民1*,李东伟1,聂传朋1,姜双林1,赵志华2.
阜阳机场草丛动物群落特征与食虫鸟类相关性
[J]. 生态学杂志, 2017, 36(3): 734-739. |
[14] |
徐岩岩1,2,3,刘淼1,胡远满1*,李春林1,熊在平1.
沈阳市铁西老工业区更新过程中建筑景观变化
[J]. 生态学杂志, 2017, 36(2): 499-507. |
[15] |
汪精海1,齐广平1*,康燕霞1,2,朱璇浩1,马彦麟1,史晓巍1.
黑河流域潜在蒸散及其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分析
[J]. 生态学杂志, 2017, 36(1): 172-1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