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何欣月, 王宁, 刘均阳, 李秋嘉. 黄土丘陵区植物群落多样性及生物量随土壤水分梯度变化特征
[J]. 生态学杂志, 2021, 40(1): 31-40. |
[2] |
黄桥明, 黄俊, 吕茂奎, 熊小玲, 张世良, 谢锦升.
恢复年限、林下植被及季节对马尾松林土壤氮转化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8): 2556-2564. |
[3] |
潘复静,张伟,梁月明,王克林,靳振江.
喀斯特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土壤有机酸季节变化与有效氮磷的关系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4): 1112-1120. |
[4] |
卢德亮, 朱教君, 王高峰. 树木萌蘖更新研究进展与展望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12): 4178-4184. |
[5] |
朱耀军, 马牧源, 赵娜娜. 若尔盖高寒泥炭地修复技术进展与展望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12): 4185-4192. |
[6] |
哈文秀,肖桂英,曹建华,刘玉国,崔明,周金星.
喀斯特断陷盆地区不同恢复阶段群落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特征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1): 36-45. |
[7] |
朱耀军,马牧源,郭嘉,玛吉措,卓玛姐.
排水沟渠影响下的高原泥炭地土壤氮空间分布特征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1): 217-223. |
[8] |
苟照君,李英年,刘峰贵,陈锐杰.
黄河上游高寒草地土壤全氮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9): 2585-2594. |
[9] |
安吉,李婷,傅翔,张世熔,李智平,魏巍.
城市化梯度带绿地土壤碳氮的空间分布特征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9): 2780-2787. |
[10] |
宁应之,万贯红,杨元罡,武维宁,周小燕,王一峰,刘娜,程晓,陈凌云.
甘肃省徽县不同退耕还林模式下土壤纤毛虫群落特征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6): 1697-1706. |
[11] |
杨晨波,冯美臣,孙慧,王超,杨武德,谢永凯,靖秉翰.
不同灌水处理下冬小麦地上干生物量的高光谱监测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6): 1767-1773. |
[12] |
任康,郭坤,郑景明,周金星,王进昌.
青藏铁路西格段沿线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生态效益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3): 627-636. |
[13] |
刘尧尧,辜彬,王丽.
北川震后植被恢复工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优势种生态位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2): 309-320. |
[14] |
王蕾,张宇婕,于亚军.
煤矸山复垦林、草地土壤有机碳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12): 3717-3722. |
[15] |
刘思洋,李雪华,骆永明,徐锰瑶,马晓彤.
围封和放牧草地植物多样性对氮添加的响应差异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12): 3635-36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