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炜, 杨娜, 张晟曼, 郜晓峰, 邢浩, 钟逸云, 刘金林, 何培民, 孙彬. 低盐潟湖秋冬交替期浮游植物群落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10): 3342-3349. |
[2] |
刘萌萌,刘巧,杨娜,包炎琳,张琪,于克锋,霍元子,何培民.
沉水植物穗花狐尾藻耐盐性与生长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3): 778-784. |
[3] |
刘巧,刘萌萌,杨娜,张琪,包炎琳,何培民,霍元子.
杭州湾生物修复区与非修复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比较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2): 412-419. |
[4] |
潘莹,崔林林,刘昌脉,陈龙,张岭峰.
基于MODIS数据的重庆市城市热岛效应时空分析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12): 3736-3745. |
[5] |
陈康林,龚建周*,陈晓越.
广州市热岛强度的空间格局及其分异特征
[J]. 生态学杂志, 2017, 36(3): 792-799. |
[6] |
官飞荣,茹雅璐,胡忠健,陈尊委,吴玉环.
杭州市树附生苔藓植物的附生专一性
[J]. 生态学杂志, 2017, 36(1): 61-66. |
[7] |
吴志丰1,2,陈利顶1*.
热舒适度评价与城市热环境研究:现状、特点与展望
[J]. 生态学杂志, 2016, 35(5): 1364-1371. |
[8] |
王方1,2,牛振国1*,许盼盼1.
基于景观格局的常熟市地表热环境季节变化特征
[J]. 生态学杂志, 2016, 35(12): 3404-3412. |
[9] |
陈颖锋1,2,王玉宽1**,傅斌1,刘勤1,王跚1,3,穆羽1,.
成渝城市群城镇化的热岛效应
[J]. 生态学杂志, 2015, 34(12): 3494-3501. |
[10] |
王宏博1,李丽光1**,赵梓淇1,蔡福1,武晋雯1,许申来2,姜鹏3.
基于TM/ETM+数据的沈阳市各区城市热岛特征
[J]. 生态学杂志, 2015, 34(1): 219-226. |
[11] |
张冬融1,2,徐佳奕1,徐兆礼1**,陈佳杰1,孙鲁峰1.
杭州湾南岸海域春秋季浮游动物分布特征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
[J]. 生态学杂志, 2014, 33(8): 2115-2123. |
[12] |
蔡红艳1,杨小唤1**,张树文2.
植物物候对城市热岛响应的研究进展
[J]. 生态学杂志, 2014, 33(1): 221-228. |
[13] |
潘竟虎1**,杨旺明2.
基于分形网络演化算法和混合光谱分解的兰州市中心城区热岛的时空格局
[J]. 生态学杂志, 2013, 32(1): 178-185. |
[14] |
冯晓刚1**,石辉2.
西安城市热环境格局的动态演变
[J]. 生态学杂志, 2012, 31(11): 2921-2925. |
[15] |
单奇华1,张建锋1**,沈立铭2,唐华军3,阮伟建3,陈光才1.
林业生态工程措施对滨海盐碱地草本植物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2, 31(06): 1411-14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