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朱依凡, 孙兆林, 王清奎. 生物炭和氮添加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分解与平衡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9): 2851-2859. |
[2] |
胡海清,罗斯生,罗碧珍,魏书精,王振师.
林火干扰对广东省桉树林生态系统碳密度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4): 1067-1074. |
[3] |
滕秋梅,沈育伊,徐广平,张中峰,张德楠,周龙武,黄科朝,孙英杰,何文.
桂北喀斯特山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变化特征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2): 422-433. |
[4] |
方雪东, 秦明广, 展茗, 刘志辉, 韩玉玲, 唐岚岚. 双季稻系统周年内早稻光合碳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11): 3686-3693. |
[5] |
孙帆, 王弋, 陈亚宁. 塔里木盆地荒漠-绿洲过渡带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10): 3397-3407. |
[6] |
申祺,魏杰,武玮,申晨晨,王天艺,王丽.
大汶河水生态环境健康状况与土地利用的相关性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1): 224-233. |
[7] |
安吉,李婷,傅翔,张世熔,李智平,魏巍.
城市化梯度带绿地土壤碳氮的空间分布特征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9): 2780-2787. |
[8] |
张会慧,王世标,王均睿,吴绪叶,马松良,伍一宁,李金博,许楠.
三江平原湿地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团聚体组成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6): 1679-1687. |
[9] |
薛冰,肖骁,李京忠,谢潇,逯承鹏.
基于遥感数据的东北三省水域与农田用地时空演变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5): 1444-1452. |
[10] |
赵苗苗,邵蕊,杨吉林,赵芬,徐明.
基于DNDC模型的稻田温室气体排放通量模拟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4): 1057-1066. |
[11] |
陈心桐,徐天乐,李雪静,赵爱花,冯海艳,陈保冬.
中国北方自然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4): 1133-1140. |
[12] |
魏圆云,崔丽娟,张曼胤,潘旭.
土壤有机碳矿化激发效应的微生物机制研究进展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4): 1202-1211. |
[13] |
叶思源,陈展,曹吉鑫,尚鹤.
模拟酸雨和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对马尾松土壤养分、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4): 1141-1148. |
[14] |
刘丽娟,李小玉.
干旱区土壤盐分积累过程研究进展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3): 891-898. |
[15] |
张蕾,刘格格,魏俊青,刘艳芳.
“三生用地”转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效应——以营口市为例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3): 838-8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