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顺1,2,盛可银2,刘喜帅2,吴珍花2,郭晓敏2,3,肖复明4,张文元2,3*.
陈山红心杉根际土壤有机碳、氮含量及根际效应
[J]. 生态学杂志, 2017, 36(7): 1957-1964. |
[2] |
徐琳1,张雪娇1,田忠赛1,程丹丹1,2*.
秭归张家冲坡耕地作物类型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7, 36(6): 1555-1563. |
[3] |
蒋宇航1,2,林生1,2*,林伟伟1,2,陈婷1,2,Yasir Arafat1,2,位小丫1,2,林文雄1,2*.
不同肥料对退化茶园根际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7, 36(10): 2894-2902. |
[4] |
李仁忠1,金志凤1*,杨再强2,王治海1,姚益平1.
浙江省茶树春霜冻害气象指标的修订
[J]. 生态学杂志, 2016, 35(10): 2659-2666. |
[5] |
于晓鹏1,伊力塔1,2**,余树全1,2,沈露1.
不同酸雨胁迫梯度和处理方式对杨梅幼苗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5, 34(5): 1246-1252. |
[6] |
廖源林1,蔡仕珍1**,叶充2,刘美宋1,徐晓明1,陶锐1.
模拟酸雨对苦楝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5, 34(10): 2764-2770. |
[7] |
赵晓红1,2,杨殿林2,曲波1,王慧2,刘红梅2,赖欣2,皇甫超河2**.
黄顶菊入侵对土壤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4, 33(6): 1492-1500. |
[8] |
娄伟平1**,吴利红2,吉宗伟3.
气候变化对绍兴市乌牛早茶树春茶经济产出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4, 33(12): 3358-3367. |
[9] |
林生1,2,庄家强2,陈婷1,2,张爱加2,周明明2,林文雄1,2**.
不同年限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PLFA生物标记多样性分析
[J]. 生态学杂志, 2013, 32(1): 64-71. |
[10] |
苗进,韩宝瑜.
外源水杨酸甲酯(MeSA)处理茶树对茶园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1, 30(03): 564-568. |
[11] |
鲁美娟,江洪,余树全,蒋馥蔚,李佳,曹全.
模拟酸雨对山核桃和杨梅光合生理特征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09, 28(08): 1476-1481. |
[12] |
郑有飞;李璐;梁骏 .
模拟酸雨条件下Pb2+和Cr6+对蕹菜光合作用及品质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08, 27(09): 1580-1586 . |
[13] |
李志国;翁忙玲;姜武;姜卫兵.
模拟酸雨对乐东拟单性木兰幼苗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07, 26(01): 31-34 . |
[14] |
李焰焰, 聂传朋, 董召荣.
模拟酸雨对小黑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05, (4): 395-397. |
[15] |
陈瑞蕊, 林先贵, 尹睿, 施亚琴.
有机污染土壤中菌根的作用
[J]. 生态学杂志, 2005, (2): 176-1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