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伟, 潘永柱, 徐肇友, 张丽宏. 百山祖国家公园公益林碳储量及分配特征
[J]. 生态学杂志, 2021, 40(1): 1-10. |
[2] |
汤煜,石铁矛,卜英杰,石羽.
城市绿地碳储量估算及空间分布特征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4): 1387-1398. |
[3] |
李龙,王续富,左忠.
宁夏沙坡头PM10浓度月-季节分布特征及其气象影响因素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4): 1175-1181. |
[4] |
戴皖宁,王丽学,Ismail Khan,王晓帆,李振华.
秸秆覆盖和生物炭对玉米田间地温和产量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3): 719-725. |
[5] |
王荔,曾辉,张扬建,赵广,陈宁,李军祥.
青藏高原土壤碳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11): 3506-3515. |
[6] |
刘曦乔1,4,梁萌杰5,陈龙池1,3,汪思龙1,3*,郑文辉1,4,余鑫1,4,李仁山1,4,张广杰1,4,王福生2,杨海军2.
湖南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碳密度及其空间分
[J]. 生态学杂志, 2017, 36(9): 2385-2393. |
[7] |
陈志君,张琳琳,姜浩,孙仕军*.
东北雨养区黑色地膜和种植密度对玉米田间地温和产量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7, 36(8): 2169-2176. |
[8] |
郭琪1,2,张军1,2,王沛雅1,2,巩晓芳1,2,彭轶楠1,2,杨晖1,2*,杜维波1,2.
甘肃不同居群桃儿七\[Sinopodophyllum hexandrum (Royle) Ying\]鬼臼毒素含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J]. 生态学杂志, 2017, 36(5): 1315-1321. |
[9] |
黄文韬1,2,胡远满1,常禹1*,刘淼1,张红新3,张巍3.
森林火成碳研究进展
[J]. 生态学杂志, 2017, 36(11): 3257-3265. |
[10] |
周文昌1,2,崔丽娟1*,王义飞1,李伟1.
若尔盖高原泥炭地生态系统碳储量
[J]. 生态学杂志, 2016, 35(8): 1981-1987. |
[11] |
梁萌杰1,3,陈龙池1,2,汪思龙1.
湖南省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配格局及固碳潜力
[J]. 生态学杂志, 2016, 35(4): 896-902. |
[12] |
任德智1,葛立雯2,王瑞红1,张娜3,潘刚3*.
西藏昌都地区森林植被碳储量及空间分布格局
[J]. 生态学杂志, 2016, 35(4): 903-908. |
[13] |
吴立1,霍治国1,2*,杨建莹1,肖晶晶3,张蕾4,于彩霞5,张桂香1.
南方双季稻低温灾害等级预测
[J]. 生态学杂志, 2016, 35(4): 925-933. |
[14] |
杨阳,王根绪*,冉飞,常瑞英.
西藏高原主要森林类型凋落物碳储量及空间分布格局
[J]. 生态学杂志, 2016, 35(3): 559-566. |
[15] |
牛子儒1,2,3,王玉刚1,2*,邓彩云1,2,3,李彦1,2.
耕作对干旱区表层土壤无机碳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6, 35(10): 2714-2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