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生态学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ISSN 1000-4890 CN 21-1148/Q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投稿须知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08年 第27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2008-04-10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报告
马占相思叶片液汁碳同位素甄别率和水分利用效率
孙谷畴;赵平;蔡锡安;曾小平;刘晓静;饶兴权;王华
2008, 27(04): 497-503 .
摘要
(
4872
)
PDF
(596KB) (
1009
)
利用PMS压力室压取叶片液汁并借助稳定碳同位素质谱仪测定碳同位素比率,分析了马占相思(
Acacia mangium
)叶片液汁光合产物的甄别率(Δ)和估测了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 阴天马占相思林冠层日平均空气CO
2
的碳同位素比率(
δ
a
)为-7.57‰±1.41‰,晴天则为-8.54‰±0.67‰;阴天叶片液汁的光合产物碳同位素比率(
δ
p
)日变化呈鞍型,而晴天则从早上至黄昏逐步降低;晴天
δ
p
与叶片/空气水汽压亏缺(
D
)明显呈负相关,阴天的
δ
p
变化相对较小;
δ
p
随叶片水势(
Ψ
)降低而降低,显示水分胁迫引起
δ
p
降低;叶片液汁的
D
和经气体交换法获得的细胞胞间(
P
i
)和外界(
P
a
)CO
2
分压之比呈正相关,测定结果与理论上碳同位素相关扩散和生化分馏相一致。分析结果显示,田间马占相思空气CO
2
经气孔扩散的稳定同位素效应
a
=4.6‰,有关
P
i
的净固定的稳定碳同位素效应
b
=28.2‰。认为液汁碳同位素甄别率是外围空气CO
2
进入光合产物的净甄别率,由叶片液汁
Δ
估测的水分利用效率与气体交换法所得结果相一致(
R
2
=0.86,
P
<0.001)。本文所采用的叶片液汁光合产物测定即时
Δ
以及计算水分利用效率的方法,可减少田间条件下环境因素明显变化对水分和碳同位素的影响,该方法有助于进一步开展由植株至冠层扩展的碳和水分平衡的生理生态研究。
不同类型沙地狗尾草的生长特征及生物量分配
何玉惠;赵哈林;刘新平;张铜会;岳广阳
2008, 27(04): 504-508 .
摘要
(
2234
)
PDF
(360KB) (
1346
)
在科尔沁沙地封育5年的围栏内选取典型流动、半流动、半固定、固定和丘间低地5种不同样地,并以未封育的流动沙地作为对照,测定了狗尾草生长特征指标及地上、地下生物量。结果表明: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善,狗尾草的分蘖株数逐渐减少,而围栏内狗尾草叶长、叶片长宽比和最大穗长增大;植株高度排列次序为丘间低地>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半流动沙地>流动沙地>对照,而围栏内植株根长及其与株高比值的大小次序与株高正好相反;不同类型沙地狗尾草地上、地下生物量有所不同,但不同类型沙地狗尾草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分配比例在一定范围内变动,生物量主要分配在地上部分,地上生物量与总生物量的比值不小于80%,而地下生物量与总生物量的比值不超过20%。
三江平原毛苔草群落近30年演替过程中的种间联结性分析
娄彦景;赵魁义
2008, 27(04): 509-513 .
摘要
(
1996
)
PDF
(186KB) (
952
)
采用2×2列联表,通过方差分析、
X
2
检验和Ochiai指数对三江平原毛苔草群落1973年、1983年、2003年3个阶段主要物种的种间联结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演替进展,群落的总体种间关联性均表现为显著正关联,关联性排列为1983年>1973年>2003年;成对物种间的联结性质即正、负联结的比例未发生变化;成对物种间达显著相关的种对所占比例呈逐渐增加趋势;物种间的联结程度逐渐增强;相同种对的联结性质或关联程度在不同时期存在差异。
北美车前和车前的生长特征与相对竞争能力
李蕴;肖宜安;王春香;李晓红;曾建军;陈香;章圣强
2008, 27(04): 514-518 .
摘要
(
2129
)
PDF
(322KB) (
1074
)
通过野外样方调查,比较了入侵种北美车前(
Plantago virginica
)和土著种车前(
P. asiatica
)的生长特征与种间相对竞争能力。结果表明:北美车前的有性繁殖效力显著高于车前,而营养生长效力显著低于车前;其果穗数和果穗长明显大于车前,而叶面积则明显小于车前,说明北美车前较多地投资于繁殖生长,而车前较多地投资于营养生长;种间竞争和种内竞争明显降低了2种植物的平均每株果穗数、果穗长、单株地上生物量和单株总生物量;车前的种间竞争能力(相对邻里效应指数)显著大于入侵种北美车前,表明入侵植物北美车前目前不能对广泛分布的车前发生竞争取代。
五种杂草种子沉降速度
郭强;朱敏;徐勒;翟保平
2008, 27(04): 519-523 .
摘要
(
1548
)
PDF
(191KB) (
1154
)
在室内无风条件下,研究了加拿大一枝黄花(
Solidago canadensis
)、紫菀(
Aster tataricus
)、小飞蓬(
Conyza canadensis
)、山莴苣(
Lagedium sibiricum
)和芦苇(
Phragmites communis
)等5种具有风传扩散潜力的杂草种子的沉降速度,并对5种杂草种子的远距离扩散能力进行了推测。结果表明:在不受其他作用如气流等影响的情况下,加拿大一枝黄花、紫菀、小飞蓬、山莴苣和芦苇等5种杂草种子,分别在0.5、1.0、1.5和2.0 m等4个高度自由释放一定数量的种子,记录其种子在各个高度的沉降时间,该5种子沉降速度依次为14.1、20.4、20.8、23.3和33.3 cm·s
-1
;5种杂草种子中加拿大一枝黄花种子沉降速度较慢,更适于长距离风传扩散。
低温胁迫对六种苗木生理特性的影响
何跃君;薛立;任向荣;曹鹤;梁丽丽;徐燕
2008, 27(04): 524-531 .
摘要
(
2511
)
PDF
(874KB) (
2189
)
研究了低温胁迫对大花五桠果(
Dillenia turbinata
)、双翼豆(
Peltophorum tonkinense
)、海南山竹子(
Garcinia oblongifolia
)、盆架子(
Alstonia scholaris
)、非洲桃花心木(
Khaya senegalensis
)和海南红豆(
Ormosia pinnata
)幼苗的影响。结果表明: 低温胁迫下6种苗木叶片的相对电导率比对照有所增加;除了0 ℃处理的双翼豆幼苗外,低温胁迫的幼苗叶片内的脯氨酸含量大于对照;不同低温胁迫的幼苗叶片的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变幅较小;大花五桠果、海南山竹子、非洲桃花心木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上升,而其他树种幼苗的丙二醛含量变化幅度不大;各低温胁迫的大花五桠果叶片的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双翼豆叶片的SOD活性低于对照,而其他幼苗叶片的SOD活性变化较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抗寒综合评价表明,6种苗木的抗寒能力排序为海南红豆>盆架子>非洲桃花心木>海南山竹子>双翼豆>大花五桠果。
塔里木河下游干旱胁迫下多枝柽柳茎水势的变化
付爱红;陈亚宁;陈亚鹏
2008, 27(04): 532-538 .
摘要
(
1947
)
PDF
(729KB) (
847
)
于2005—2006年对新疆塔里木河下游亚合浦马汗和阿拉干断面多枝柽柳(
Tamarix ramosissima
)茎水势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多枝柽柳茎水势日变化规律与其它植物水势不同,8:00较高,14:00和20:00较低,20:00以后略呈上升趋势,说明在塔里木河下游气温不是影响多枝柽柳水势变化的主导因素;对多枝柽柳茎水势和地下水埋深、土壤盐分进行相关分析表明,多枝柽柳茎水势与地下水埋深之间呈显著负相关性,与土壤盐分不具有显著相关性,说明塔里木河下游多枝柽柳茎水势对地下水埋深的变化响应强烈,对土壤盐分的变化响应不强烈。该研究可为塔里木河下游进行有效的生态输水,加速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森林采伐对森林景观的长期影响模拟
金龙如;贺红士;公霞;周宇飞;布仁仓;孙克萍
2008, 27(04): 539-544 .
摘要
(
2005
)
PDF
(1723KB) (
905
)
应用空间直观景观模型(LANDIS),模拟了小兴安岭友好林业局在有无采伐方案下400年内森林景观的动态变化,并利用统计软件APACK计算代表性树种的分布面积、年龄级和反映物种分布格局的聚集度指数。结果表明:与无采伐相反,采伐下的火干扰模式为高频率小面积低强度火烧;采伐对各种群的分布面积影响不大,但显著改变了种群的年龄结构,主要表现为降低了过熟林的分布面积,而增加了其他年龄级森林的分布面积;采伐降低了各树种的聚集度,导致森林景观一定程度上的破碎化。
基于QuickBird卫星影像的沈阳市城市绿地景观格局
谭丽;何兴元;陈玮;李小玉;徐文铎;周娜;胡健波;唐玲
2008, 27(04): 545-550 .
摘要
(
2187
)
PDF
(276KB) (
1108
)
根据2006年8月QuickBird卫星影像数据,利用GIS 技术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分别从斑块组成、类型水平与景观水平分析了沈阳城市绿地景观格局。结果表明:沈阳三环内绿地斑块18 261个,绿地面积173.71 km
2
;斑块数目主要以中型斑块为主,占总数的62.25%,面积上以大型斑块为主,占总面积的85.59%;绿地总体呈现绿地斑块分布不均衡,绿地结构不合理。农业用地占面积最大,斑块聚集程度最高;居住绿地与附属绿地破碎化程度高,分布分散;整体景观多样性指数适中,为1.6,斑块类型丰富,均匀度较高,达0.73,蔓延度指数较高为0.83,存在着少数类型控制整个景观的现象。建议调整城市绿地空间布局与结构,提高中小型绿地斑块如居住绿地在城市绿地景观中的比重。
玉米冠层内不同层次对光能利用的差异性
林同保;曲奕威;张同香;张慧娜;崔国金
2008, 27(04): 551-556 .
摘要
(
2253
)
PDF
(23KB) (
818
)
将玉米冠层分为上、中、下3个层次,分析其不同层次对光能利用的规律。结果表明:整个冠层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
PAR
)占总入射的87.7%,其冠层的中、上层吸收比例达到75%;冠层不同层次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吸收率是上层>中层>下层;上、中、下3层叶温日变化规律一致,不同层次的差异主要是与冠层内的小气候有关;非光化学猝灭系数(
q
N
)与叶温、光化学猝灭系数(
q
P
)与光合速率(
P
n
)的变化趋势一致;用于光化学反应的能量与用于热能转化的能量呈此消彼长的趋势。
太湖河网地区农村非点源氮负荷——以宜兴市大浦镇为例
王宁;郭红岩;王晓蓉;朱建国;杨林章
2008, 27(04): 557-562 .
摘要
(
1874
)
PDF
(281KB) (
991
)
采用野外试验与实地调查相结合,利用泥沙流失方程和GIS平台,定量估算了江苏宜兴市大浦镇农村非点源氮排放负荷。结果表明:大浦镇农村非点源氮排放负荷为207.0 t·a
-1
,其中农田、生活污水、养殖、垃圾和非农田泥沙流失的排放负荷分别为80.6、61.1、49.3、10.5和5.4 t·a
-1
,分别占39.0%、29.5%、23.8%、5.1%和2.6%;5种排放源中,农田、生活污水和养殖为优先控制因子;方钱、大浦、浦北和浦南4村平均氮排放负荷为80.4、73.0、60.4和52.3 kg·hm
-2
·a
-1
,远高于其他区域,为优先控制区。
武夷山不同海拔土壤呼吸及其主要调控因子
施政;汪家社;何容;方燕鸿;徐自坤;权伟;张增信;阮宏华
2008, 27(04): 563-568 .
摘要
(
2548
)
PDF
(454KB) (
845
)
2005年4月—2006年3月,选择福建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上的常绿阔叶林、针叶林、亚高山矮林和高山草甸4个不同的群落作为实验地,每月测量1次土壤呼吸,测定影响土壤呼吸变化的土壤生物与非生物因子(包括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土壤有机碳、氮、硫含量,凋落物量,微生物量以及细根生物量等),研究了土壤呼吸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年均土壤呼吸速率显著降低,而土壤碳、氮、硫含量,土壤微生物量以及细根生物量等却增大;常绿阔叶林土壤呼吸速率是高山草甸的1.82倍;土壤呼吸的空间变化只与土壤温度呈显著的相关性;证明在影响土壤呼吸的土壤因子中,土壤温度是调控其在海拔高度上变化的主导因子。
沈抚石油污灌区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
蔺昕;李晓军;孙铁珩;李培军;孙丽娜
2008, 27(04): 569-572 .
摘要
(
2281
)
PDF
(288KB) (
829
)
利用GIS技术对沈抚灌区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沿灌渠上游至下游逐渐减少,且在垂直灌渠方向上,距灌渠越远,含量越低,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亚表层(平均值为亚表层的17倍);沈抚灌区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受土地利用方式、污灌形式和污灌年限影响;水田有机质变异系数大于旱田,随灌渠水流的流向,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在下游地区存在异常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污灌年限的增长而上升,污灌36~50年的水田表层和亚表层有机质含量是其它年限的1.71~2.36和2.51~2.87倍,旱田表层有机质含量在污灌16年后变化不大,保持在32%~36%。
污水人工快速渗滤系统中厌氧氨氧化菌的分子生态学分析
姜昕;马鸣超;李俊;钟佐燊
2008, 27(04): 573-577 .
摘要
(
1840
)
PDF
(458KB) (
1005
)
使用厌氧氨氧化菌的引物从污水人工快速渗滤系统(CRI)砂层样品总DNA中扩增16S rDNA序列,并测序、构建系统发育树,从而确定了其发育地位。结果表明:在CRI系统6号样品(50 cm深)中存在厌氧氨氧化菌,测定该菌的16S rDNA部分序列(长度为831 bp)与anoxic biofilm clone Pla1-48、uncultured anoxic sludge bacterium KU2和naerobic ammonium-oxidizing
planctomycete
KOLL2a等厌氧氨氧化菌的相似性均在97%以上,表明它们的系统发育关系比较相似。厌氧氨氧化菌的发现为此工艺的改进和反硝化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氯杀螨醇浓度和食物密度对萼花臂尾轮虫种群增长的影响
姚胜;席贻龙;赵兰兰;杨冬青
2008, 27(04): 578-582 .
摘要
(
1932
)
PDF
(409KB) (
814
)
采用群体累积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03、0.3、3、30和300 μg·L
-1
)的三氯杀螨醇和不同食物密度(3.0和5.0×10
6
cells·ml
-1
)的斜生栅藻(
Scenedesmus obliquus
)对萼花臂尾轮虫(
Brachionus calyciflorus
)种群增长影响。结果表明:藻类食物密度、三氯杀螨醇浓度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轮虫种群增长率均有显著影响(
P
<0.05);藻类食物密度和三氯杀螨醇浓度对轮虫最大种群密度也有显著影响(
P
<0.01),但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其却无显著作用(
P
>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在3.0×10
6
cells·ml
-1
藻密度下,0.03~30 μg·L
-1
的三氯杀螨醇显著提高了轮虫种群增长率,3 μg·L
-1
的三氯杀螨醇显著降低了轮虫的最大种群密度,而300 μg·L
-1
的三氯杀螨醇则极显著提高了轮虫的最大种群密度;在5.0×10
6
cells·ml
-1
藻密度下,三氯杀螨醇对萼花臂尾轮虫种群增长率和最大种群密度均无显著影响;高密度的藻类食物降低了0.03~30 μg·L
-1
和300 μg·L
-1
的三氯杀螨醇分别对萼花臂尾轮虫种群增长率和最大种群密度所具有的促进作用,以及3 μg·L
-1
的三氯杀螨醇对轮虫最大种群密度所具有的抑制作用。
不同生境柳杉根际线虫群落的生态特征
王邵军;蔡秋锦;阮宏华
2008, 27(04): 583-590 .
摘要
(
2063
)
PDF
(284KB) (
908
)
为了考察生境变化对根际线虫群落的影响,对闽北柳杉3种生境的根际线虫群落生态特征进行了为期1年的定位研究,共捕获柳杉根际线虫56 327条,分别隶属于线形动物门2纲4目12科35属。结果表明:生境之间线虫数量差异显著(
P
<0.01),从大到小依次为柳杉混交林、柳杉纯林、柳杉苗圃;不同生境根际线虫数量的季节波动均明显,个体密度体现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夏季极显著少于其它季节(
P
<0.01);不同生境中, 各功能群线虫密度的垂直分布差异显著(
P
<0.05),大小顺序为0~5 cm>5~10 cm>10~20 cm,但植物寄生线虫优势种密度的垂直分布有例外;不同生境土壤根系生物量和土壤理化特征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化,并且线虫数量分布与根系生物量、土壤含水率、土壤孔隙度、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以及速效磷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根际线虫群落结构及动态是一个重要的生态过程,为中国东南部森林土壤生态系统健康以及柳杉病害生态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烟蚜茧蜂对蚜虫信息素及烟草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
董文霞;张峰
2,3
;方宇凌;张钟宁
2008, 27(04): 591-595 .
摘要
(
2605
)
PDF
(306KB) (
1054
)
利用触角电位(EAG)技术测定了烟蚜茧蜂(
Aphidius gifuensis
)对蚜虫性信息素(荆芥醇和荆芥内酯)和报警信息素(反-β-法尼烯)以及烟草挥发性物质的电生理反应。结果表明:雌蜂和雄蜂对蚜虫性信息素、报警信息素、烟草挥发物均有反应,但雌雄蜂对这些化学信息物质的嗅觉敏感性存在差异,雌蜂对荆芥醇、荆芥内酯、顺-3-己烯-1-醇、反-2-己烯醛、水杨酸甲酯和里那醇的EAG反应都大于雄峰,证明雌雄蜂在利用寄主栖境中信息化学物质方面存在不同的策略,它们分别识别了不同的有关寄主的化学指纹图;烟蚜茧蜂对烟草气味组分具有不同的敏感性,对绿叶气味组分的EAG反应要强于对萜类化合物的反应,绿叶气味组分很有可能在其寻找桃蚜的过程中发挥远距离定向作用。
全国大豆食心虫发生面积与大气环流、海温的关系及其长期预测预报
吴瑞芬;霍治国;王鹏飞;吕景华;闫伟兄
2008, 27(04): 596-600 .
摘要
(
1897
)
PDF
(248KB) (
966
)
对1952—2001年中国大豆食心虫发生面积与食心虫发生前一年1月至当年4月中74个环流特征量及286个网格点海温逐月及不同组合时段距平值进行相关分析,筛选出了大气环流和海温因子,通过逐步回归,分别建立了中国大豆食心虫发生面积的大气环流和海温预报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拟合和延伸预报。结果表明:模型的拟合和延伸预报效果均较好,2002—2004年大气环流模型延伸预报平均准确率达88%,海温模型延伸预报准确率达86%。
南京市小气候日变化规律及其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
黄海霞;李建龙;黄良美
2008, 27(04): 601-606 .
摘要
(
1731
)
PDF
(451KB) (
1105
)
于2005年7—9月,对南京市市中心繁华区、水体、郊区空旷地和森林绿地4个不同生境的日平均温度、湿度和风速等气象因子进行了24 h定点同步观测。结果表明:各点于翌日4:00出现气温最低值,13:00—14:00出现最高值,森林绿地日平均气温最低,市中心繁华区最高,市中心繁华区、水体于17:00气温突增,市中心繁华区和郊区空旷地气温日振幅较大;各观测点相对湿度最高值时段为0:00—翌日5:00,16:00—17:00为湿度最低时段,森林绿地日平均湿度最大,市中心繁华区最低;森林绿地、郊区空旷地的风速、风速变化幅度白天大于夜晚,风速11:00—12:00开始变小;南京市气候呈弱热岛效应,城郊日平均温差<0.5 ℃;热岛对人体舒适度有负面影响,市中心繁华区、城市郊区空旷地白天人体舒适度始终低于森林绿地。
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能值分析
吴钢;王涌翔;付晓;孙晓伟;刘建民;于德永
2008, 27(04): 607-614 .
摘要
(
1766
)
PDF
(399KB) (
752
)
运用能值分析法,研究了辽宁省朝阳与抚顺2个农业经济系统在25年的发展过程中资源利用、产品生产、环境压力以及可持续性的变迁。结果表明:2个农业系统的生产过程对购入资源的依赖性都呈增强的态势,由于较多依赖于购入的不可更新资源,生产过程对当地环境产生较大压力;25年中,系统的生态可持续性急剧下降。在这一过程中,朝阳农业系统表现出可持续性的更快下降,能值可持续指数从1.25下降到0.11;同样的工业化过程给朝阳较脆弱的环境带来更大的压力;与投入更多不可更新资源相比,环境的保护与恢复应该是减少本地不可更新资源流失的更优策略。
综述与专论
潮间带红树林分带的影响因素
叶勇;曹长青
2008, 27(04): 615-618 .
摘要
(
2045
)
PDF
(161KB) (
1131
)
红树林生态系统中存在明显的分带现象,影响其分带的因素包括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自身因素主要有繁殖方式的差异、繁殖体散布能力(包括大小、形状、漂浮性等)和定植能力(如根萌时间等)、繁殖体能量积累(从花到成熟繁殖体单位质量的能量增加值)、幼苗解剖和生理学特征。环境因素主要有土壤理化条件(如盐度、氧化还原状况、pH、硫含量)和生物因素(动物啃食、种间竞争)。上述每种因素在特定的区域都有可能成为影响红树林分带的主要因素。
环境湿度和降雨对昆虫的影响
常晓娜;高慧璟;陈法军;翟保平
2008, 27(04): 619-625 .
摘要
(
2508
)
PDF
(241KB) (
1795
)
气候因素与害虫的个体发育和种群动态密切相关。其中,环境湿度(包括空气相对湿度和土壤含水量)变化直接导致昆虫体内含水量变化,从而打破虫体内的水分平衡,进而对其个体发育及群体发生等产生影响。降雨在影响环境湿度的同时,其物理冲刷作用也影响着昆虫田间种群发生动态。因此,研究环境湿度和降雨对昆虫的影响很有意义。本文综述了环境湿度和降雨及其它环境因子(如温度等)的联合作用对昆虫的影响,介绍了其在影响昆虫生长发育、生存、行为、生殖和种群生态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简要介绍了环境湿度调节(如灌溉等)在调控害虫(如棉铃虫)田间种群发生方面的应用。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
屈冉;孟伟;李俊生;丁爱中;金亚波
2008, 27(04): 626-631 .
摘要
(
2331
)
PDF
(241KB) (
1892
)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范围广泛,使用传统的物理和化学修复方法成本高,对环境扰动大,而利用植物修复的效果较为明显,易于操作。本文论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单一植物、植物与微生物联合、植物与化学方法相结合的修复方法,着重介绍了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的研究和植物体内螯合肽(PCs)的合成。生物螯合剂的应用及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联合修复将是未来研究的热点。
BTEX的环境行为与生态毒理
范亚维;周启星
2008, 27(04): 632-638 .
摘要
(
4411
)
PDF
(326KB) (
1099
)
BTEX是苯(benzene)、甲苯(toluene)、乙苯(ethylbenzen)和二甲苯(xylene)的统称,存在于原油和石油产品中,同时作为化工原料应用于农药、塑料及合成纤维等制造业。BTEX广泛存在于大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介质,对相应的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危害。本文分析了各环境介质中BTEX的来源及分布特征,探讨了其在各种环境系统间的迁移和转化规律,重点从生殖发育毒性方面讨论了BTEX产生的人体健康效应,最后对今后研究重点进行了探讨。
治理重金属污染河流底泥的生物淋滤技术
陈桂秋;曾光明;袁兴中;陈耀宁
2008, 27(04): 639-644 .
摘要
(
2158
)
PDF
(231KB) (
1302
)
治理重金属污染河流底泥的生物技术是指利用生物体来消除或降低重金属毒性的方法,包括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和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具有成本低、去除效率高、脱毒后污泥脱水性能好等优点,近年来在国际上备受关注。本文介绍了近10年来生物技术在治理重金属污染河流底泥方面的研究成果,着重介绍了日益受关注的生物淋滤技术,从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表面活性剂等方面的发展作了详细描述,展望了生物修复在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应用中的前景。
受污染沉积物原位覆盖材料研究进展
祝凌燕;张子种;周启星
2008, 27(04): 645-651 .
摘要
(
1789
)
PDF
(301KB) (
958
)
原位覆盖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沉积物修复技术,它与传统的受控自然恢复技术和疏浚技术相比,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更小的生态风险与更低廉的成本,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原位覆盖技术已经应用到受污染沉积物修复中。经过近30年的发展,原位覆盖技术已经在美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挪威与加拿大等国家的受污染现场应用中取得了成功,并且在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相互促进过程中,该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其中,原位覆盖材料表现得更为突出,使得原位覆盖技术的应用前景变得广阔。本文对近年来国际上原位覆盖工程实践中各种覆盖材料的应用状况和实际修复效果进行了总结,为其在我国的应用起到推动作用。
研究简报
四种不同类型土壤保水剂保水性能的比较
宫辛玲;高军侠;尹光华;张自坤;刘作新
2008, 27(04): 652-656 .
摘要
(
1984
)
PDF
(516KB) (
1195
)
采用室内实验和田间试验,研究了4种不同类型的保水剂在水溶液及土壤中的保水性能及其差异,分析了保水剂类型与用量对保水性能的影响、以及它们对田间土壤贮水量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水剂的保水性能与剂型粒度关系密切,聚丙烯酸盐类以及粒度较小的保水剂在水溶液和土壤中具有较好的持水性能,可将水溶液中的水分蒸发速率降至对照的076和075倍。保水剂的施用存在一个最佳区间,过量或不足量施用均会降低其保水性能。保水剂对田间土壤的保水效果受作物吸收的影响,保水剂可提高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淀粉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增产增效效果显著,其中海礁王(HJW)对玉米WUE的增幅高达1506%。
沈阳市皇姑区中小学生家庭生态足迹
王军;刘建兴;张素珸;王青;顾晓薇;李广军
2008, 27(04): 657-660 .
摘要
(
2104
)
PDF
(273KB) (
854
)
采用生态足迹成分法,分析了沈阳市皇姑区5所中小学校学生家庭消费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食物是中小学生家庭生态足迹的主要消费项,占生态足迹总量的71%;从生态占用的土地类型构成看,耕地项最大,占总足迹的40%,是中小学校学生家庭消费所占用的主要土地类型;家庭收入高低与生态足迹大小并不呈正比例关系,收入高或低都可能产生较高的生态足迹。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中小学生及其父母了解自己的消费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有利于提高中小学生的环境保护保意识。
技术与方法
山茱萸人工林蒸腾速率混沌及分形特征
张劲松;孟平;高峻;王鹤松
2008, 27(04): 661-666 .
摘要
(
1806
)
PDF
(1088KB) (
752
)
利用热扩散液流法测算了华北山地山茱萸人工林的蒸腾,采用相空间重建法,分析了林木蒸腾速率混沌及分形特征。结果表明:林木蒸腾过程是一种混沌运动,具有分形性质;2005年与2006年主要生长季节期间,延滞时间(
τ
)为10 min时,蒸腾速率(
T
r
)的分形维数(
D
)分别是1.054和1.041,二阶Renyi熵(
K
2
)分别为0.0082和0.0086,此时嵌入维数(
m
)均为10,平均预报时长(
T
)分别约为122.0和116.3 min,描述其变化过程所需独立变量至少为2个,上限值为10个;尽管2005年和2006年主要生长季节
T
r
在数量上或外表变化规律上存在差异性(如:总蒸腾量相差25.6%),但在相同
τ
条件下,
D
和
K
2
在2005年与2006年差异均极小,故本质特征或内在规律性不存在差异。
基于流速梯度的河流生境多样性分析
张辉;危起伟;杨德国;杜浩;张慧杰;陈细华
2008, 27(04): 667-674 .
摘要
(
1982
)
PDF
(594KB) (
1272
)
选取量化断面沿水平方向和沿测流垂线方向流速变化的8个流速梯度指标,并根据这8个指标和2005年12月2—10日采用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在长江葛洲坝至红花套江段走航观测所获得的285个断面的原型数据,对长江葛洲坝至红花套江段生境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葛洲坝至红花套江段水深以4.71~12.04 m居多;据断面平均流速和8个流速梯度指标采用
k
均值分类法分析,整个江段以第7类、第8类和第2类区域占主要优势,这3类区域面积共占整个江段面积的88.66%,葛洲坝至庙咀江段为整个研究江段各类区域相间分布最多样化的江段;采用
R
型聚类方法分析,断面平均流速与断面8个流速梯度指标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即具有相同流速的区域不一定具有相似的流速梯度特征,有必要用这些流速梯度指标描绘水流的特性。ADCP在河流水流生境多样性评估、河流生态修复等方面具有较大的潜能,但在数据采集规范、后期数据处理等方面还需作进一步探讨。
基于环境优先原则的城市协调发展评价
白钰;魏建兵;李一静;马振邦
2008, 27(04): 675-680 .
摘要
(
1529
)
PDF
(369KB) (
890
)
以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利用基于环境资源保护优先原则的协调度评价方法,对城市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状态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改进的协调度评价方法更加简捷,可操作性强,且便于理解,评价结果能够有效地揭示城市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真实状态和差异性;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协调度呈“汉堡包”式的空间分布特征,由外及内在产业功能上为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在资源利用上是供给与占用的关系;研究结果可为决策部门协调区域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