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杂志 ›› 2025, Vol. 44 ›› Issue (3): 823-833.doi: 10.13292/j.1000-4890.202503.025
张东水1,3,李泳兴1,韩用顺1,3*,李同生2,3,李秀全1,韦建超1,钟品1,李岳烽1
ZHANG Dongshui1,3, LI Yongxing1, HAN Yongshun1,3*, LI Tongsheng2,3, LI Xiuquan1, WEI Jianchao1, ZHONG Pin1, LI Yuefeng1
摘要: 道路扩张导致湿地景观破碎化、连接度下降和生态风险增加,对青藏高原典型生态脆弱区的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定量评估道路对景观格局和生态风险的影响程度及其空间异质性,是探明道路对该地区湿地影响的关键。以青藏高原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为研究区,通过情景分析、空间关联与地理加权回归,探讨了1990—2020年道路对不同湿地类型景观结构和景观生态风险影响的量化关系及其时空异质特征。结果表明:(1)道路扩张显著增大了不同湿地类型景观结构的差异,其中对滩地斑块密度和形状、盐碱地连通性影响最大,对湖泊影响最小。(2)30年间,长江源园区道路网络密度在东南部增长较快,以乡村为中心,低密度增加为主;湿地景观高风险、较高风险、中风险面积呈阶梯式下降趋势,高风险区集中在盐碱地、冰雪及河流沼泽交汇湿地区。(3)30年间,研究区以高道路密度-低生态风险聚类增加为主,该类区域集中在低等级道路分布区,表明低等级道路增加对湿地景观生态风险影响不显著;高生态风险-高道路密度聚类多集中于G109国道沿线,高等级道路沿线湿地景观生态风险更大;中部盐碱地与河谷滩地区道路密度与湿地景观生态风险呈正相关,高等级道路的建设会增加湿地景观生态风险的强度。本研究结果可为青藏高原生态脆弱区湿地保护与道路建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